HESA統(tǒng)計了一波英國大學全日制碩士里面中國留學生的人數(shù)數(shù)量,這個數(shù)據(jù)還是只涵蓋中國大陸的學生,不包括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和中國澳門的學生。
其中QS前百的高校數(shù)據(jù)人數(shù)如下:
1.倫敦大學學院 5535人
2.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1460人
3.帝國理工學院 1550人
4.愛丁堡大學 3330人
5.曼徹斯特大學 4465人
6.倫敦國王學院 3065人
7.華威大學 2525人
8.布里斯托大學 2265人
9.利茲大學 3260人
10.格拉斯哥大學 4955人
11.伯明翰大學 2230人
12.南安普頓大學 2620人
13.杜倫大學1280人
14.圣安德魯斯大學910人
15.謝菲爾德大學 4115人
也就是說目前前百學校里面,刨除牛劍這兩個超級學校,一年碩的學生總量已經達到了43565總人次。加上其他學校,讀碩總人數(shù)達到12w+。
這里面可以算出一個比例,即入讀英國qs前百學校的學生占比其實已經達到36.3%。
這也表示,如果你有幸申到QS前百的學校,你可能就在學校這件事上跑贏了64%的人。
不得不說,碩士這個賽道還是很卷,怪不得大家要把申請的專業(yè)和數(shù)量拉滿。以曼大這種平均五個學生就有一個中國留學生的學校為例。卷到這種程度了,也只能加塞4400左右人數(shù)。
其他一些小型學校就更不用說了,不多開一些水課程,都沒辦法收人。即使英國這邊一些優(yōu)質高校,開大班課程,搞創(chuàng)收,也顧不上,中國大陸學生的申請數(shù)量。
當然,這個數(shù)據(jù)還說明一些情況:
比如,申不到QS前百學校依然是主旋律,畢竟超過64%左右的學生還是徘徊在100開外的。
就如果你實在申不到前百的學校,真的不怪你,不是你太拉胯,而是比你拼的人實在太多。英國這邊前百的學校加上Oxbridge就17個。專業(yè)位置又有限。商科這種大班多點,如果申一些社科,歷史,心理學還有一些理工這種,很多都是中小班教學的,根本不存在大班授課,搞創(chuàng)收。名額真的就那么多。
所以你可以稍微安慰下自己,不去前百也沒什么,畢竟超過大半的學生都在100以后的學校徘徊。
其次,前百學校里面,收中國學生比較多的學校,大家可以標記下,像UCL、Manchester、Edinburgh、Glasgow、Sheffield、Leeds、KCL、Southampton這些。這些綜合的學校,除了明面上的商學院會卡比較強的list之外,其實其他學院還是給很多機會的。
你如果對排名耿耿于懷,可以曲線救國,去申他們學校的一些冷門專業(yè),或不卡排名的專業(yè)。都是有的,幾乎每個學校都有這種專業(yè),即使IC這種也會有。畢竟ic的商學院直接卡掉所有雙非學生,當然海本除外。
再有,就是體驗度這件事,中國學生多的學校,體驗度方面都有所欠缺。這也是不爭的事實,畢竟中國學生人數(shù)多了,會引發(fā)一系列問題,像有些專業(yè),比較tesol和口譯這種,可能老外就1-3個,其他基本全是中國學生,這種現(xiàn)象還是常見的。也就是常說的,老外在留學。
中國留學生多,還容易抱團,就大家躲在自己的舒適圈里面,不想去對外社交,不想去和其他國家小伙伴組隊弄團隊作業(yè)。其實這種也是弊端。畢竟出去就是為了走出舒適圈的,刺激你獨立,刺激你能和不同膚色交流,協(xié)作等等。而不是在自己小圈子里面嗨皮。
總了個結:大家有時間可以多去看下HESA統(tǒng)計的一些數(shù)據(jù),多去聯(lián)想下數(shù)據(jù)背后的一些東西。
像一些中國學生多的學校,其實基本都是被國內留學生插旗占領的。這種學校可能熱門專業(yè)會很卷。但肯定有很多專業(yè)是可以曲線救國去申的,只是要適當?shù)葍r交換一點什么。
還有就是,如果背景能力有限,實在是申不到QS前百,也不要自我放棄,動不動就覺得申不了前百就不去了,就覺得沒意思了。畢竟去前百的,還只是那一部分人而已。大部隊還是qs100后,甚至qs300后都很多。但QS100后的學生無論回國還是留英一定比不過前百的嗎?其實不是的,還是要取決于更多東西的,需要比較的東西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