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布朗、哥大等名校又被起訴了,原因是“聯(lián)合操控學費”?

閱讀:6391 來源:轉載
分享: 
準留學生們在確認offer后,就要準備交學費了。 近年來,留學生們面臨著上美國大學的高昂學費,而且這種費用似乎還在逐年增長,仿佛越來越令人痛苦。

準留學生們在確認offer后,就要準備交學費了。

 

近年來,留學生們面臨著上美國大學的高昂學費,而且這種費用似乎還在逐年增長,仿佛越來越令人痛苦。

但如果這高價費用可能是被學校聯(lián)合壟斷的呢?

2022年1月,曾就讀于杜克大學、西北大學范德堡大學的5名校友,向聯(lián)邦法院遞上了一紙訴狀,控告耶魯、芝大和MIT在內的16所大學,涉嫌以壟斷及不公平手段限制學生申請助學金。

這16所大學包括:

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耶魯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杜克大學、埃默里大學、喬治城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西北大學、萊斯大學、芝加哥大學、圣母大學、范德堡大學。

該訴訟稱,這16所美國大學使用了特定的方法來計算財務需求,從而減少對工薪階層和中產階級家庭學生援助的資金。

比如,一個工薪階層的學生被學校錄取,原本可以獲得5,000美金的經濟援助,如果幾個學校之間競爭,援助的數(shù)額可能還會上升;

但是被告的這些大學“互相合作”,達成一個固定的數(shù)額,防止“互相叫價”,這樣一來,原本可以拿到高額援助的學生,拿到手的錢就會減少。

而在原告?zhèn)兙妥x期間,至少有超過17萬名助學金獲得者,被這16所大學多收了數(shù)億美元的費用。

5名原告要求,除賠償外,法院還應下令廢除大學之間串通計算助學金申請的做法。

根據(jù)起訴書,9所院校明確違反了Need-Blind政策,其他學校雖沒有直接參與,但也是“共謀”。

去年,被起訴的哥大、杜克、萊斯等多家大學均拒絕回應。

耶魯大學發(fā)言人卡倫·皮爾特表示,該校的“財政援助政策100%符合所有適用的法律。”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月,芝加哥大學率先同意了1,350萬美元(約1億人民幣)的和解協(xié)議,但在一份法庭文件中,芝加哥大學表示,這不是承認錯誤,而是為了避免訴訟。

其它大學目前尚未表態(tài),也沒有開展任何動作。

誰是美國大學“學費刺客”第一名?

盡管由于不斷上漲的學費、不透明的錄取政策,遭到外界越來越多的質疑,美國多所大學依然悄悄地迎來了一輪漲價潮。

據(jù)彭博社的最新研究,美國大學學費持續(xù)上漲,特別是藤校,學費多年來一直居高不下。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40多所私立、公立大學都悄悄上調了學費。

最近,各大學也紛紛公布了最新學費方案,結果依舊是毫無意外的統(tǒng)一漲價:布朗大學上漲4.75%、達特茅斯學院上調4.9%、賓夕法尼亞大學增長4%…

其實不僅僅是藤校,美國的其他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的學費都在逐年上漲。

斯坦福大學為例,學校官網顯示2023-2024年度本科學費將上調7%,每年學費金額將高達61,731美元。這意味著,與上一學年入學的同學相比,今年入學的學生本科四年僅學費就將多支出10萬余人民幣。

除了私立大學,往年的“錄取大戶”UC系,學費上漲也是在所難免。

2021年,加州大學通過一項學費提案,宣布自2022年秋季開始,入學的本科新生和轉學生學費都要上調。

州內學生的學費,每年按照2%的通貨膨脹速度遞增。州外學生“更慘”,其學費預計在五年內,猛漲至5萬美元

校方表示,財政運營狀況本就不是太好,而之前疫情的影響使他們面臨著上億美元的財政缺口。由于州內的政策限制,他們也無法通過增加招生數(shù)量的方式來增加收入,只得提升學費。

當然,學費水平與學校所處地區(qū)和性質分不開的:一般來說,公立大學的費用都會比私立大學便宜。

然而總體來看,全美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的學費都在上漲,就算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影響,美國大學的年平均學費增長速度還是非常明顯。

而近10年來,政府方面不斷削減美國大學用于研究和本科生教育的資金,因此學生方面也要承擔更多的學費負擔。

因此,不管是入學還是畢業(yè),都變得更難了。

不過對于近幾年來好消息是,今年,根據(jù)通貨膨脹的比率調整之后,其實學費的價格和前幾年相比,有所降低。

cr.CNBC官網

小編收集了top30美本學費漲幅(均按照州外學費以及美元/年計算)信息,正在擇校的你可以參考一下~

TOP30美本學費漲幅匯總

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為什么美國大學會漲學費?

其實,我們熟知的美國大學,90%以上都是“非盈利大學”,賺來的錢,都必須用于學校的獎學金、研究以及投資等開銷。

例如,根據(jù)紐約大學2021年的財政報告,NYU的學費和學雜費凈收入總額約為21億美元,而它用于教職工的工資等支出高達78億美元,將近是學費總收入的4倍左右!

學費收入用來支付教職工工資已經非常吃力,所以學校的教學設施、研究項目、生活設施等一系列的運營成本,只能靠校友捐贈、投資收入、政府撥款來填補。

所以,別看美國大學學費一年比一年收的多,但為了給學生提供“物超所值”的優(yōu)質教育,學校要花的錢遠比我們想象的多。

當然,也有大學選擇不上調學費或降低學費,因為他們希望高等教育是“可以負擔得起”的開支。例如,普渡大學宣布,2023-24學年學費標準將繼續(xù)凍結,這也已經是普渡大學連續(xù)12年不漲學費了。

和普渡同樣“良心”的公立校還有佛羅里達大學、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和佐治亞理工學院,基礎學費分文未漲,“性價比”直接拉滿。

在擇校階段,學費確實是不少同學首先要考慮的因素之一,但是生活費/食宿等等,也是留學時期消費的一大部分。

同時,學校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平時的消費水平,所以,學費并不是衡量留學支出的唯一標準!

另外,前文也提到過,許多公立大學以及部分私立大學也提供有豐富的財政援助機會!

不只是獎學金,更有做各種研究項目的grant,在校打工等等,這些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大家實現(xiàn)零錢自由,作為留學生,我們也要多了解學校動態(tài),學會把握機會~

學費年年漲,如果大家真的想省錢,最好的方式還是好好學習,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給我們的一切資源,讓這個學費花的值一點,再值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