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爸”如何教出“哈佛女兒”

閱讀:12915
分享: 

學校教育要體現(xiàn)的是普世性教育,達到培養(yǎng)通才、社會人的目的,家庭個性化教育,體現(xiàn)在因材施教上。蔡美兒只針對技藝上培養(yǎng),我認為家庭教育培養(yǎng)孩子個性品德更重要。

向來,教育方法優(yōu)劣是以“教育產(chǎn)品”說話。

“虎媽”蔡美兒有兩個很拿得出手的女兒——索菲亞和路易莎,姐姐索菲亞14歲把鋼琴彈到世界音樂圣殿——卡內(nèi)基音樂廳,妹妹路易莎12歲當上了耶魯青年管弦樂團首席小提琴手,姐妹倆還保持著門門功課皆A的全優(yōu)記錄。兩個小家伙不但迷人可愛,身懷絕技,還很有情商,索菲亞知道關(guān)鍵時刻在《華爾街日報》上發(fā)文力挺風口浪尖的媽媽。

《虎媽戰(zhàn)歌》中,姐妹倆每一張照片都笑容甜美,但想到笑顏背后的耳光、辱罵和超負荷練習,西方人凌亂了:敢情“中國媽媽”都是“虎媽”,那下一代美國人的日子咋過?中國人也凌亂了:只有做“虎媽”才能把孩子教好?咬咬牙,看來下手的棍棒要重一些。

教出“哈佛女兒”的常智韜先生可不這么認為,他很滿意自己的新稱呼——常帥的老爸,女兒常帥在與美國最優(yōu)秀學生的競爭中獲勝,去年被哈佛大學錄取。當?shù)貓蠹埛Q常帥“跳舞跳進哈佛”,這個女孩堅持跳了12年舞。更讓莘莘學子“羨慕嫉恨”的是,這個經(jīng)常因跳舞出訪或者演出而翹課的女孩,在上海七寶中學的學業(yè)成績名列前茅,年年都獲得獎學金。

又一個“虎爸”?常爸爸搖搖頭,又搖搖頭。教育也可以很溫柔,踩著輕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場圓舞曲,就像貓一樣。

虎媽至多只成功了50%

新民周刊:您怎么看蔡美兒的育兒法?

常智韜:我挺能理解她,我們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你看她付出了多少,花的心思,投入的時間、資金,尤其投入的感情,她的付出很多父母未必能做到。但蔡美兒的方法有待商榷,她把父母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在她眼中,孩子始終是被動的,是個被教育者,被塑造者,因為有個假定,我是為你好,你是不是愿意,是什么樣的反應,我的付出和將來在你身上的收獲是不是匹配,我都可以不考慮。從現(xiàn)在的結(jié)果來看,她至多成功了50%,小女兒就很逆反。

新民周刊:父母的身份是不是天然使這種意志強加正當化?

常智韜:不,一般而言,每一代在相同年齡段總是勝過前一代的,他的知識面,他的見識超過父母年輕時,將來都是會勝過父母的,所以你不要認為父母的身份就代表一輩子比他高明,其實你有很多需要向他學習的地方。孩子外語水平、用計算機、用手機都比你強,對新生事物接受的程度比你快,你怎么能置若罔聞熟視無睹?即使你是耶魯法學院的教授,你在音樂方面,你的樂感,你對曲子的理解,對樂器的掌握,對作曲家的背景,未必比孩子清楚。

新民周刊:“虎媽”育兒法能否代表典型東方教育?

常智韜:教育方式上沒有截然的東西方之分,可以相互融合借鑒,蔡美兒說教育思想東方怎么樣,西方怎么樣,太絕對,以偏概全。但這本書是家庭教育一個有啟發(fā)的案例,家庭教育沒有中西方之分,不管虎媽媽貓媽媽,尊重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長,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家庭教育價值在哪里?學校教育要體現(xiàn)的是普世性教育,達到培養(yǎng)通才、社會人的目的,家庭個性化教育,體現(xiàn)在因材施教上。“虎媽”對兩個孩子的教育選擇有問題,她把對第一個女兒的教育方式復制到第二個女兒身上,大女兒比較乖巧聽媽媽話,但二女兒比較叛逆,所以選擇了自己的路。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比如老師不可能表揚所有學生,但家長可以表揚每個孩子。蔡美兒只針對技藝上培養(yǎng),我認為家庭教育培養(yǎng)孩子個性品德更重要。

新民周刊:您覺得她的教育方法問題出在哪里?

常智韜:蔡美兒沒有考慮,孩子的成長是個全面的成長過程,今天的“圈養(yǎng)”是為了最終的“放養(yǎng)”,今天的扶持是為了將來的放手,讓孩子獨立快樂地生活是父母教育的最終目的。蔡美兒最后也說,女兒18歲以前按照中國的方法教育,18歲以后再采用西方的方法,我覺得這是她理念上比較大的轉(zhuǎn)變,也是她作為媽媽受到慘痛教訓后的反思。

“放養(yǎng)”但遵守游戲規(guī)則

新民周刊:您如何處理孩子成長中的“圈養(yǎng)”與“放養(yǎng)”?

常智韜:在孩子成長不同階段,父母孩子之間的角色不是一成不變,是在不斷轉(zhuǎn)化的。中國教育傳統(tǒng)強調(diào)“因材施教”,不同個體教育方式不同,同一個體不同階段教育方式也不同。常帥10歲之前,我和“虎媽”教育方式差不多,因為孩子獨立完整人格還沒有養(yǎng)成,父母的教育是一輩子成長的基礎(chǔ)。

新民周刊:也跟“虎媽”一樣有很多“不準”?

常智韜:沒有那么多清規(guī)戒律,也不會干涉她的正常社交。女兒的同學來家里玩我們都很歡迎,也會在家里開生日派對,她偶爾也會在同學家過夜,同學的爸爸會給孩子們念一些英語小短文,講一些小故事。我認為這個階段品德的積累,性格的養(yǎng)成更重要,因為知識的學習可以持續(xù)很長的過程。一個孩子是不是自信,是不是善良,是不是誠實,走出家庭在一個團隊中能不能自立,這對孩子來說是第一重要的。

新民周刊:10歲以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常智韜:到了10歲以后,也就是小學高年級到初中畢業(yè),父母子女間要有一個互動,她這時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掌握了一定的知識技能,父母要給她的是自己成長的意識和本領(lǐng),需要做一些引導,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多一些自己做決定的事情。

這個階段孩子生活學習內(nèi)容多了,也有自己的業(yè)余愛好,希望有一些自主的空間,硬性規(guī)定幾點鐘吃飯,幾點鐘玩,幾點鐘看書效果也不好。我跟常帥進行過一次談話,我告訴她:你不希望家長掌管一切,掌管一切對家長也是負擔,但是要讓我們看到你是愿意去遵守一些游戲規(guī)則的,能分清輕重緩急的,比如學習是第一位的任務,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你學習很自覺,就讓你自主決定一些事。如果給了你自主權(quán)你用得很好,可以給你更大的一些。

舉個例子,我們要求她“今日事今日畢”,她做到了,那么她是一放學就寫作業(yè),還是先看一個很喜歡的動畫片,或是一本剛買到很喜歡的課外書,晚飯后再寫都可以。我推薦她看的世界歷史、世界地理、世界名著的縮寫本她都看了,我就允許她看一些秦文君系列的小說,因為有些事情不是直接體驗的,她從書中看到她這個年齡孩子的生活是可以豐富多彩的。

新民周刊:這和蔡美兒對孩子包辦一切的態(tài)度大相徑庭。

常智韜:對,書里邊孩子對硬性規(guī)定經(jīng)常有強烈反彈,孩子爸爸,她婆婆,老師包括她自己會來緩沖。給孩子自主權(quán)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孩子的自信心、被信任感、被欣賞感增強,她覺得自己是被爸爸媽媽信任的,所以對自己也會有要求,而且自己是能處理好一些事情的,能擔當?shù)?,所以也會自信。自信的孩子自立要求也更強,要爭取更大的自主?quán),就會要求自己做到更好。這個階段是有游戲規(guī)則的,但不是清規(guī)戒律。

按照孩子的游戲規(guī)則出牌

新民周刊:蔡美兒做主讓她的兩個女兒學習鋼琴和小提琴,聽說常帥自幼學習舞蹈,這是您的選擇?

常智韜:她學舞蹈是自己選擇的。我們當初只是想培養(yǎng)孩子一些興趣愛好,因為獨生子女去參與一些集體活動對她學會與人相處有好處,要跟自己惰性和挫折抗爭。她第一次去學二胡,過了幾天回來說,二胡拉著不好看,想學小提琴,就和書里的露露一樣,但小提琴很大很長,孩子手伸直很僵硬,而且一開始拉單音像鍋鏟炒菜一樣很難聽,她覺得太枯燥,又不學了。當時想是不是要逼一下,不過最后還是讓她自己決定,她就學了跳舞。跳舞很辛苦,要練基本功,每次回來說腿疼,我們說那你不學了吧,但她還是要學,中間吃了很多苦。每周要去三四次,一練就是兩個小時,孩子坐公交車去少年宮,有時在公交車上抱著桿子就睡著了。高二出國交流時她也參加舞蹈社團,現(xiàn)在在美國上學,每周跳三次現(xiàn)代舞。孩子對自己選擇的東西會非常堅持。

新民周刊:虎媽那個逆反期的小女兒不管媽媽說什么都對著干,甚至為了不吃魚子醬在餐廳里和媽媽大吵大鬧,您是否遇到過類似情況?

常智韜:高中階段孩子進入了逆反期,我們和孩子的溝通遇到很大障礙,這時要按照孩子的游戲規(guī)則出牌。孩子有種傾向,不愿意跟家長交流,覺得你未必了解我的所思所想,孩子自主意識增加,要按著你們所要求的去做,她就有一種冷戰(zhàn)、軟抗拒、非暴力不合作。你說什么她也在聽,但你很難知道她聽不聽得進去。

每個家庭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飯桌上是和孩子交流的最好機會,父母惜時如金說個不停問個不停,今天在學校怎么樣?孩子像逃避一樣,兩口吃完飯就去自己房間。父母有無盡愛心,無限能量,沒有溝通橋梁也白費。

這時要有意識跟孩子共同成長,比如和她一起去聽柏林交響樂團音樂會,不過她看“五月天”、艾薇兒的演唱會就恕不奉陪了。為了找共同話題,我經(jīng)常拿時尚雜志給她看,陪她去買衣服,這個時候她最愿意和你在一起,她也會聽聽爸爸的意見,該怎么搭配,這也是一種感情交流。

新民周刊:蔡美兒說,在西方順從是和狗還有等級森嚴聯(lián)系在一起,在東方是一種美德,您要求女兒絕對順從父母嗎?遇到分歧怎么解決?

常智韜:我女兒從小在一個比較民主的氛圍中長大。常帥高二時面臨是否去美國交流一年的選擇,如果她去交流,基本就意味著放棄高考,申請美國的大學。我本來建議她大學還是選擇在內(nèi)地或香港讀,本科畢業(yè)再出國留學,但她跟我談了一次,“中國大學進去了輕松,但學不到什么,高三一年把做過的題目幾十遍重復,高考有什么意義?你不讓我去就是不信任我。我選擇去交流,就有信心進入美國最好的大學”。她還找了一個早一年去美國交流的學生跟我們吃飯,給我們介紹交流生在美國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那個小姑娘去美國一年語言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美國學校社會實踐很豐富,還參加“青年領(lǐng)袖峰會”、“模擬聯(lián)合國”等活動,賴斯等名人還專門和中學生交流等,這些都讓孩子眼界變得開闊。我們也就被“事實”說服了。

更多>>相關(guān)院校

哈佛大學

所在地區(qū): 馬薩諸塞州 所在城市:Cambridge USNEWS排名: 2

2個學生正在申請

免費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