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里有很多專業(yè)都要求學生掌握一門語言,稱作Language Proficiency (語言能力)。很多國際學生想走捷徑--選讀自己母語的課程,這樣既能賺到學分能拉GPA,可以說是魚和熊掌的兼得。但是卻發(fā)現(xiàn)......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今天有幸采訪到一位在美國上Chinese課的同學,帶大家走進美國大學里的Chinese課,你會看到,一切并不是你所想的那樣。

Ruby是一個讀計算機數(shù)學(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專業(yè)的女生。2016年春季選課的時候,她和她的朋友一起選了一節(jié)Chinese。一開始所有人都以為會很簡單--“因為想著我們中國學生,母語又是中文,拿A應(yīng)該是特別簡單的事。
再說我們從小學開始學了那么多文章,這里的東西再難又能難得到哪兒去,所以報了這門Chinese。” 先不說結(jié)果如何,換作其他人,也許也會選Chinese這個一舉三得的課。在小編采訪的眾人中,有百分之73.8%的中國留學生看到上Chinese的第一反應(yīng)是:拿A妥妥的。而只有不到6%的同學會猶豫。
本來以為會很簡單的中文課,到課堂上發(fā)現(xiàn)并不是這樣。“老師是中國人...班上有三十個人左右,大部分是外國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是Chinese major…” Ruby第一節(jié)課后了解到他們會以閱讀中國文學的形式來學習中文。“都是一些有名的文學作品,比如西游記,三體...大部分還是二十世紀之后…基本上沒有接觸文言文,但是我們有讀到過李白的詩,是英文版的…”

(《月下獨酌》--李白)
Ruby他們還會定期組織看中文電影,比如胡軍、劉燁主演的《藍宇》,《西游降魔篇》,《泰囧》等。雖然不要求寫“觀后感”,可是教授會記attendance,一場電影雖然可以放松身心,卻也是消耗了不少時間。另外,Ruby還提到,電影內(nèi)容都和上課內(nèi)容有關(guān),如果不去看電影上課就聽不懂。
“如果讀到文學作品,老師會讓我們課上討論...考試的時候也會要求我們寫essay來分析讀過的作品。”
其實和很多美國大學的文學課一樣,課前老師布置閱讀材料,上課的時候老師讓學生討論。講課內(nèi)容沒有重點,基本就是聊天。等最后考試的時候不知道應(yīng)該復習什么。“我猜到肯定會考文學作品,畢竟是門語言課嘛??墒俏乙詾闀⒅匾郧拔覀冋n本上講過的,沒想到考了好多我都沒看過的,像《鄉(xiāng)村教師》啊,《當我在霞村》啊,《封鎖》之類的。”
上課不知道該記什么,沒有重點;考試不知道寫什么,沒有頭緒。第一次考試之后,Ruby說她發(fā)現(xiàn)我們中國留學生根!本!考!不!贏!外!國!人!

“他們很多人都有中文基礎(chǔ),而且有的甚至對作者了解比我們還多!他們上課都特別激動!有時候完全get不到他們激動的點是什么…”
第一次考試的失利后,她漸漸發(fā)現(xiàn)美國的中文課堂遠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簡單,而且外國人也遠沒有自己以為的那么弱。她不再用“我以為”來對待中文課,更多嘗試去適應(yīng)美國大學中文課的節(jié)奏。“我覺得中國人在美國學Chinese還學不過美國人的話,實在是一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
“而且課業(yè)壓力真的很大。除了有exam之外,每兩個星期還有quiz。Quiz考的都太細太難了,比如他會考你:林黛玉是在哪里葬花的?How can you name the Dao in Dao De Jing? (如何解釋《道德經(jīng)》中的“道”?)因為Quiz考的太細,細到很多內(nèi)容是中國人都不知道的,Ruby為了保GPA,還是選擇late drop了這門Chinese,等來年做好準備再上。

看來我們真的都要跳出固有思維。
中文課對中國人來說不一定是最簡單的,美國大學的教學系統(tǒng)也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中文課不單止是教拼音教認字,也會賞析文學經(jīng)典。當我們看慣的中文文章用英語表達出來,會改變很多東西。也許改變之后,也不再是我們從小在學校老師教給我們的那種理解了,再學到的理解會更廣泛。再者,對中國留學生來說,要先把讀到英文轉(zhuǎn)變成中文,再把想表達的中文轉(zhuǎn)換成英文確實需要鍛煉再鍛煉。
所以,以后不要再說美國大學里的Chinese是“easy A”了!它根本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