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英語專業(yè)學生,現(xiàn)就讀于倫敦政治與經(jīng)濟學院。
剛進入大學的時候,我對將來的規(guī)劃還是有點迷茫的。后來家里的鼓勵和身邊同學的留洋讓我也選擇了自己要出國的這條路。我一直堅持“發(fā)現(xiàn)更大的世界”,所以想要趁著年輕多走走多看看。
成績保證
如果想要申請出國,成績必須要有保證,因為申請材料中最重要的就是成績單,如果成績不好,被錄取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最后會連argue的機會都沒有。我不是學霸,成績也不算是年級中最好的,平時也喜歡參加很多和學習無關的活動,精力實在有限。但我會把自己的成績始終保持在中等偏上。這種做法也幫助我獲得了 3次武漢大學優(yōu)秀學生獎學金。
從大二開始,我就開始思考自己留學讀研的方向。因為自己對傳媒比較有興趣,所以先是選修了武漢大學校內(nèi)的新聞學雙學位。雙學位的課程還是有些枯燥和無聊的,而且占用了幾乎全部的周末時間。尤其是期末的時候最痛苦,要背記的東西很多,但不否認的是,其中的收獲也不小,雖然比不上新聞專業(yè)的學生,但基礎知識還是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很多學弟學妹都會問我這個雙學位證是否有用,說實話我也不知道。但我在申請的時候會把雙學位修的課程和獲得的成績一并遞給學校,尤其是當我修讀的課程和申請的專業(yè)相關的時候,應該會給錄取增加一定的概率。
大三的寒假得到了去報社實習的機會,在實習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干的活不多,寫的稿子也沒幾篇,卻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尤其是跟著導師去跑采訪和寫稿子,讓我對新聞有了更深的認識。我越來越覺得自己學習到的東西實在太少了,出國深造應該是一條不錯的路。
DIY申請
從大三的暑假我就開始準備出國的材料了,我先是考了一次雅思,成績不是特別理想。但因為申請英國和香港學校是可以先不提交雅思成績的,所以之后就專注于學校選擇和文書的準備工作。我先是查看了QS排行榜上傳媒專業(yè)的大學排名,然后根據(jù)專業(yè)排名和在微博,微信上得知的信息,選擇自己理想的學校。說實話因為沒有找中介,有時是很盲目的。比如中介會告訴你要選什么保底學校,沖刺學校。而因為自己申請,所以完全沒有這種概念,反而把自己想申的學校都申了一遍,而且大多數(shù)英國學校是不要申請費的,只是要多填寫表格就好了。之后算起來我一共申了10所英國學校,但申請費一共只有不到150磅。
對于DIY申請來說,我抱著不要怕麻煩的想法。我是把想去的學校網(wǎng)頁都看了一遍,可能有些學校的網(wǎng)站打不開,所以如果想要DIY申請的話,VPN還是需要買一個的。在瀏覽學校網(wǎng)站時,主要還是看他的專業(yè)設置,專業(yè)培養(yǎng)方向,專業(yè)課程設置等,看看這些東西自己是否感興趣,是否是自己想學的,大部分學校還可以看到校友畢業(yè)之后的去向,總之這些信息可以充分利用。再有就是利用郵件溝通,申請頁面上都會有教學小秘的聯(lián)系方式,如果不著急的話可以和他們發(fā)郵件聯(lián)系,當然不要指望回的特別快。
然后根據(jù)學校要求填寫表格和遞交材料。不同學校對材料要求并不相同,但我主要準備的還是PS(個人陳述),推薦信以及成績單,因為申請的授課式研究生,所以材料不需要那么多。寫PS的確是一件挺頭疼的事情,要構思很久,怎樣表現(xiàn)出自己的優(yōu)勢,這一點我向之前申請成功的學姐請教了好久。然后又將自己寫成的初稿發(fā)給了老師,請她們幫忙修改。
遞交完申請就是漫長的等待了。英國大學因為是rolling,所以相對來說處理速度會快一些。就我個人的申請經(jīng)驗而言,越大牌的學校需要耐心等待的時間也越長。我記得LSE是12月份就遞交了申請,但一直到了3月份才給出回復,等待的過程難免會有些急躁和心焦。當然其中也會收到一些面試邀請,面試還是需要提前準備的,我就因為沒太把面試當回事結果被Goldsmith在面試時給拒了。不過幸運的是,在那之前已經(jīng)收到了LSE的Offer。
我認為DIY申請是出國的第一步,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到了許多關于學校的辦事方式,接觸到了許多不同的人,有些或許即將成為我的研究生同學。我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我也非常感謝在我申請過程中為我提供幫助的父母,同學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