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2018年也已經走到了5月,對于目前大三在讀的學生來說,是時候認真考慮到底是大四直接就業(yè)還是攻讀研究生。
最近,小編就收到一個同學的咨詢,表達了她自己的困惑。她是國內排名40左右的理工科學校的自動化專業(yè)的大三學生,GPA達到79。最近,一直在努力考托福和GRE,準備申請美國大學的研究生。但是,她的母親一直在勸說她去選擇國內考研。
她自己的想法是,國外的教育資源更好,能有更好的發(fā)展,也能長見識開眼界,所以選擇出國留學,預計讀研兩年后再工作三年,最后肯定會回國。
但是母親舍不得她出國,勸說的理由是身邊近出國回來的人與國內發(fā)展的人沒什么區(qū)別,出國就是浪費錢。 她現(xiàn)在很矛盾,希望有人能給她一些指點。
其實,有著這位同學類似情況的例子不在少數(shù),也有不少同學在做決定之前,都很想知道出國留學和國內考985/211的研究生,到底哪個選擇更好呢?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一些過來人的經驗談,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李亦章:
出國確實意味著更高的平臺和更多的機會,不論您是否打算在讀完研究生之后回國。反倒是“身邊出過國的人和沒出過國的人看起來都差不多”這點,“身邊的人”這個樣本容量太小,“看起來”太主觀……
從教育和發(fā)展的角度來說,出國肯定要優(yōu)于考研。但是也要考慮到母親的感受——舍不得。這就是難題了——是應該出國尋找更好的機會呢,還是在國內陪伴自己的親人呢?這是很重要的決定,其后有著很重的責任
這個只有自己權衡過,才能做出認為正確的判斷。
@十三號天使:
我是大連的某985大學的,選擇了出國讀研,現(xiàn)在在洛杉磯。我覺得題主如果能在清北交復讀個研究生,就沒有必要去國外讀研了。
要比較大連和洛杉磯,最大的差別在于見到的事情不同。在洛杉磯可以見到很多新事物,也可以嘗試很多新事物,相比之下,我覺得我本科除了學習啥都沒干。
中國最好的大學算是清北交復了,在這些學校讀個研究生,見識不會比美國學校的研究生差的。
不知道別的國家怎么樣,美國有很多學校在村里,去了那些學校,除了學習啥都干不了,研究生這兩年呆在美國村里,相對有些閉塞,對今后的發(fā)展不一定有利。
所以,我覺得如果能在國內發(fā)達的大城市的985/211讀個研究生,那就不要出國了。當然,如果你是能去上哈佛斯坦福這種級別的學校就得另說了。
@Takashi:
一般來說,出國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但是有幾個點是比較重要的:
教育背景(學校、專業(yè)、績點等);
家庭條件(費用估計請見附錄);
個人愿望(求知欲、職業(yè)規(guī)劃等)。
如果以上三點都具有不錯的情況,即:教育背景良好(211/985,績點良好)、家庭條件不錯(能夠承受留學費用)、個人愿望強烈(對出國留學和畢業(yè)之后的初步選擇有清晰的考慮,而不是隨大流),那么出國的優(yōu)勢是非常明顯的,可以毫無顧慮地去準備。
如果有些條件無法滿足,那么就需要仔細斟酌一番了。我的理解是,以上三個條件,至少有兩點符合,出國留學,才是比較理性的、有性價比的選擇。
如果一定要為上面提到的三個條件排個序,我認為是:個人愿望 > 教育背景 > 家庭條件。但是,任何一個條件過于薄弱,都會為留學之路帶來較大阻力。
教育背景不太出眾,而家庭條件優(yōu)越+個人愿望強烈,沒關系;
家庭條件不太優(yōu)越,教育背景優(yōu)秀+個人愿望強烈,沒關系;
個人愿望不太強烈,教育背景優(yōu)秀+家庭條件優(yōu)越,問題也不大。
而如果三個中有兩個都不太符合,請三思。
@小企鵝愛吃土豆片:
如果決定在國內發(fā)展,985/211本碩絕對夠用。但是卻沒有人提到,那就是,在國內讀985/211的研究生的難度其實也是很高的。
保研或者出國,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是績點,我們系平均GPA大概是3出頭,3.0到3.4這個分數(shù)段的GPA分布非常密集,2打頭的GPA那已經是相當?shù)土?,按照我們學校歷年的數(shù)據(jù)來看,30%的能保到本校。
能達到保研資格的,毫無疑問可以申到美國綜排和專排都蠻高的學校;差一點能保研的學生,申請美國一般要在專排高綜排低或者綜排高專排低的學校做出取舍。在以上分數(shù)段的學生,出國絕大多數(shù)都是申請美國學校。
而2.8不到的學生呢?保研肯定是保不上了,但是出國能申上什么學校呢?英國能爭取UCL,美帝大概前50;再低一點的,英國能申上愛丁堡或KCL;再低一點的,英國謝菲爾德或伯明翰……至于考研呢,我不得不說,我同學里有好些個這類情況的,無一例外都選擇了考研,結果全都失敗。
所以,我非常贊同,申請出國只是橫向多了一個選擇。我一直覺得,不能按照入學難度來衡量一個學校好不好。但是,國內企業(yè)用人單位卻都是這么干的。
@一個kebab:
國內碩士,哪怕是頂尖的高校,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只不過是給你一個“碩士”文憑的硬性敲門磚和一個更好地過渡進入社會的時間和職業(yè)平臺罷了,比起本科生也有更多機會在給導師打工和出去實習的時候明確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方向。
和本科類似,在學校學到最有用的是學習和工作的方法(碩士的時候更傾向于工作的方法),而不是知識本身,不要指望讀個碩士給導師打打工就能成為行業(yè)精英。因為我知道自己畢業(yè)后的規(guī)劃,于是并沒有在學校耽誤時間,提前了大半年答辯畢業(yè)。
至于好學校的牌子,只不過是你第一個工作HR刷簡歷時候的一個敲門磚,可以保證你有一個不太差的出路,至于更好的出路,則完全看個人能力。面過上海幾個最好學校的畢業(yè)生,在一桌老外群毆的時候英語都表達不清邏輯被淘汰的多的是。
不要過度迷信國外學校。我個人本科的時候專業(yè)課程都是用密西根的教材,也是密西根相關領域的教授來上課,碩士在歐洲的學校也是行業(yè)內的權威。但是你對比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基礎課程設置都和國內類似,教材內容也類似。國外的優(yōu)勢在于專業(yè)課程上對行業(yè)風向比較敏感,及時調整課程設置上反應很迅速。然后就是比國內更重視應用,比如實驗課程很多,實習很多。其實國外學生在基礎知識上并不強于中國學生,強在他們出去實習的時候沒干那么多端茶倒水的活兒罷了。
如果你并不計劃在國外工作生活一段時間再回國,且可以申請到的學校一般又沒獎的話,從性價比和時間機會成本上考慮,可能不如留在國內。
反之,出國收獲會大得多。對我個人來說,留學最大的意義不在于學習本身,而是其他生活上的經歷和歷練。
至于國外學校在國內名氣的問題,倒不用太在意,我身邊有很多國內”非著名國外學校“畢業(yè)直接回去后都拿到了很好的offer,尤其是外企對國外學校還是有很多了解的。有實習和些許工作經驗的薪資也有國內畢業(yè)生的2倍。所以只要是金子,終究會發(fā)光的。
@Lewis 君:
說一下自己的體會,UA的MSC剛畢業(yè),總的來說這兩年比起天天混日子的本科學到的是多太多了,雖然我本科也還算專業(yè)里比較認真的了…
UA的世界排名大概在90-100,14年到了84,學校主頁還歡慶了下,學的方向是土木下的工程管理,據(jù)系里很多老板自吹是領域內全球前五,要求真的很高。
上課的壓力就不小,當然不排除我學渣…科研更是亞歷山大,小碩在defence都要被老板們追問siginificance of your resesrch contribution,phd更別提了…
同學有清華,東南,華科等國內很不錯的985畢業(yè)的(我是學渣),大家都很辛苦。畢業(yè)時,我老板直接說你還挺厲害,美國二流高校博士都畢業(yè)了……有小伙伴清華來的,看了下他們做的,嗯,比較水一點……當然可能術業(yè)有專攻!
總的來說北美高校的科研型碩士和博士的要求比國內高的多,學到的也多,當然日子也不好過,這兩年把我折騰的………當然如果以后要回國,可能也就那樣,國內知名985說不定更有優(yōu)勢就業(yè)~
推薦閱讀:
【留學話題】出國后才發(fā)現(xiàn):這些東西在國外這么少見?
各位前輩都非常坦誠地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對這個話題,
你有什么想說的呢?
歡迎來關注我們的公眾號留言。
公眾號:辣個殺手不留學
(微信號:lgssblx)
(你也可以將文章轉發(fā)到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