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美國大學已經(jīng)開始禁止中國留學生使用微信?

閱讀:36862 來源:51offer.com
分享: 
加州大學向?qū)W生發(fā)郵件警告,建議學生在赴華時不要使用微信,不然會影響出入境。

加州大學向?qū)W生發(fā)郵件警告

建議學生在赴華時不要使用微信

不然會影響出入境

甚至會被中國政府逮捕

言論一出,整個留學圈炸鍋了

01加州大學不許學生用微信

近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美籍華裔學生收到了來自校方的郵件警告:建議學生在赴華旅游期間不要使用微信。

郵件聲稱使用微信可能會對出入境產(chǎn)生影響,甚至會遭到中國政府的“逮捕”。但奇怪的是,只有電子、計算機工程等理工科學生收到了警告,其他美籍文科華裔學生并未收到郵件。

由于郵件在當?shù)卦斐闪溯^大輿論風波,校方不得不出面發(fā)布道歉聲明。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同樣地處加州的圣塔芭芭拉分校,此前也因老師用中英雙語的課堂規(guī)則PPT做開場而被卷入輿論漩渦。

有同學在課堂上拍下PPT發(fā)布到社交媒體,很快就有中國學生團體提出這是種族歧視,并發(fā)起請愿,要求學校給出官方解釋。最后,學校出面要求老師在課堂上就此事道歉加發(fā)布聲明,事情才告一段落。

實際上,華裔學生遭歧視并非沒有緣由,過去十年,加州中國留學生增長了八倍多,搶占了加州當?shù)貙W生就讀名額,使得本地人十分不滿。2016年,州審計曾指責加州大學錄取偏好國際生而非本地學生。重壓之下,加州大學甚至對非本地學生人數(shù)設置錄取限額。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 加州大學招收中國學生數(shù)量

02國外歧視中國學生事件頻發(fā)

不僅加州大學,近期中國學生在國外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事情時有發(fā)生。

1杜克大學禁止學生說中文

因為聽到兩名中國學生在校用中文對話,美國杜克大學生物統(tǒng)計助理教授梅根向全系學生發(fā)送郵件,稱在校說別人聽不懂的語言不僅不禮貌,而且很可能影響以后找工作。

郵件原文如下:

* 圖片來源:微博

消息一出,中國學生群情激憤,甚至自發(fā)組織反歧視小組起草抗議信,4小時之內(nèi)竟然收到上千名中國學生簽名。

2哈佛招生歧視亞裔

哈佛大學錄取委員會主席曾表示,亞裔學生要想進哈佛讀書必須比美國非裔、土著居民和拉美裔的高中生高250-280分才可以。同時,MIT公布EA名單,707名學生中,雖有5名中國學生,但無一人來自內(nèi)地高中。

對此,MIT則對外表示

我們是依據(jù)“學術(shù)能力”、“人格特質(zhì)"、“全球愿景”三大緯度對學生進行篩選的。

03為什么留學生總是飽受歧視

1搶占了地教育資源

事實上,在美國法律里,任何直接歧視華人的法律和規(guī)章都廢除已久。但亞裔群體會因為“平權(quán)”等原因受到不同待遇,比如一個大學里因為華人太多,所以想少錄取華人,讓自己學校“多元化”。

2威脅到當?shù)厝说木蜆I(yè)

部分留學生畢業(yè)后會選擇留美就業(yè),但出于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簽署“買美國貨,雇傭美國人”的行政令,政府及雇主更偏向?qū)⒐ぷ鳈C會傾向給到當?shù)厝?。同時“平權(quán)”政策同樣影響到部分華裔就業(yè)。

此前美國flag公司就曾被爆存在種族招聘歧視,很多亞裔應聘者為了更容易拿到面試將簡歷上的中文名改成了西班牙名。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國外曾有個研究求職歧視的項目,將完全相同的簡歷放上不同的名字。結(jié)果顯示為了得到和英文名同等的call-back率,中文名需要多投65%的簡歷。

事實是,為了保持公司員工多樣性,硅谷flag公司已經(jīng)按照族裔招人。比如Alphabet旗下公司就曾明確表示:“招聘系統(tǒng)會向西班牙裔和非洲裔美國人、女性求職者傾斜,而不會偏向白人和亞裔男性”所以,中文名很難拿到面試。

3對留學生成見太深

因為彼此不了解,所以很多外國人對留學生甚至華人存在刻板印象。比如部分外國人認為中國學生都是書呆子,覺得中餐館都喜歡偷稅等等。

面對歧視等不公正待遇,一味忍讓是沒有用的。傲慢與偏見都來自彼此間的不了解。此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不少中國學生都曾因用中文名字拼音做寢室名牌而被人惡意扯掉。

面對此景,哥大大二學生Yan Huhe站了出來,他在Facebook上發(fā)布了一個叫做“說出我的名字(Say My Name)”的視頻,不卑不亢的將我們的名字,文化,名字背后的故事,以及父母給我們起名字時賦予的希望,向世界婉婉道來。

這個視頻雖短,但卻讓千千萬萬在國外生活學習的中國人,感受到了視頻背后的溫暖和力量。“我們是中國人,說出我們的名字!”

華人在國外一向被視為“靜默群體”,我們選擇隱忍和妥協(xié),很多時候是迫不得已,但也有很多時候,是我們五千年的教養(yǎng)。這不代表,我們不會發(fā)聲。

04其實微信禁用不是關鍵

大家一定還記得斯坦福女博士被拒簽H1B(美國工作簽證)之后的那篇文章:"六個月前,我中簽了:在申請H-1B簽證時被抽中了。我激動地打電話給父母,還跟朋友們一起慶祝。我來自中國的東北,擁有斯坦福大學的MBA學位,并計劃留在硅谷參與一個初創(chuàng)公司。我非常高興,因為從過去的經(jīng)驗看來,在抽簽中被選中是一個保證,申請人至少可以在這個國家居留三年。但在7月底,我從移民局收到了可怕的補充材料申請。我提供了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所要求的額外信息。9月,我又收到一個請求,于是再次遞交材料。10月11日,我得知自己被拒簽了。

*圖片來源:紐約日報斯坦福女碩士文章

我在中國和牛津獲得了法學學位,之后在香港的頂級國際律師事務所工作。三年前我選擇來到美國攻讀MBA,畢業(yè)后加入一個創(chuàng)業(yè)公司。如今我被要求在60天內(nèi)離開這個國家,到今天還剩17天。在過去,抽簽能中,就基本代表著你的H-1B申請被移民官員接受了。在2016年,87%的中簽者可以拿到H-1B簽證。但從今年4月開始,情況改變了。當時國土安全部和司法部宣布,對H-1B計劃的高技能申請人增強審查措施,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聯(lián)邦機構(gòu)對這一簽證計劃提出改革建議。

我很沮喪:美國因為反移民情緒而失去了許多有才干的工作者,這不僅對于我和同學們來說是一個令人失望的打擊,而且也打擊了美國在全球經(jīng)濟中的競爭力。谷歌和特斯拉這樣的科技巨頭都是由移民創(chuàng)立的。我無法理解,為什么一個聲稱要讓這個國家強大起來的政府會急于擺脫我們。我們失去了夢想,而美國失去了我們所帶來的價值。“

Linda畢業(yè)前夕,就規(guī)劃好自己未來,想留在美國律師事務所。結(jié)果現(xiàn)實很骨感,除非是在美國的知名大律所,否則很難進行 OPT 掛靠。在一般的中小型律所,持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身份的畢業(yè)生都只能是以實習生的身份進行工作。

做全職員工的工作,拿實習生的薪水。因為關于 OPT 掛靠的事情是這樣的,如果在畢業(yè)兩個月之內(nèi)沒有及時掛靠到合適的單位,就只能立刻回國。并且當時Linda所在的公司已經(jīng)答應她了,如果開始的幾個月表現(xiàn)良好,就可以幫他申請第二年的工作簽證。于是Linda拿著實習生的低微薪水,做起了全職律師的活兒。

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年,他的雇主卻指出:你現(xiàn)在要求的是律師的薪水了,我們律師付不起。為了能夠成功留在美國,Linda委曲求全降了一級,從律師助理做起,卻毫無意外的沒抽中H-1B。為了能夠獲得繼續(xù)在美國工作的機會,Linda最終決定另辟蹊徑,參加 LSAT 考試,考取Juris Doctor的學位。

但這個決定的付出是巨大的,法學院每年的學費要5萬美金,再加上在美期間每年近2萬刀的生活費,即便Linda能夠依仗本科和碩士的法律經(jīng)驗在2年之內(nèi)完成學業(yè),也要多花去近百萬人民幣。

而在她付出大量精力、時間和金錢之后,等待他的并不是可以留在美國繼續(xù)工作的機會。而是新的一輪 H-1B 抽簽。

在美國,恐怕最沒人疼的就是商科生了。學費比好多專業(yè)要貴,畢業(yè)后找工作比狗還慘:人家HR電話打來第一個問題是“你是什么簽證啊”?然后就告訴你人家不給商科類職位辦工作簽證,只好狗帶。

即使在國內(nèi)有6年的工作經(jīng)驗,商科畢業(yè)之后發(fā)現(xiàn),簡歷還是石沉大海。哪怕你在國內(nèi)做過學生會主席,GPA3.8以上,依然沒法跟一個沒工作經(jīng)驗學渣卻是本土美國人比。

就算是名校畢業(yè),找工作依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名校最明顯的一個好處就是大公司會去校招,但是名校里的其他美國人也會去申請這些公司。就商科而言,非技術(shù)崗位很難顯示出優(yōu)勢。在激烈的競爭中,中國人普遍競爭不過美國人;中國人之間,碩士生普遍競爭不過本科生(西北那些中國本科生的口語堪比native,他們一開口我就不敢說話了);碩士生內(nèi)部競爭,陸本普遍競爭不過美本。處于食物鏈底層的陸本同學,如果沒有很好的口語或者很閃亮的簡歷,即便有這樣的校招機會,拿到Offer的幾率也是可想而知。舉一個例子:班上有一個美國同學,連最簡單的加減乘除都不會算,說話幾乎就沒有過邏輯(常常被美國人群嘲),竟然過關斬將進了埃森哲還嫌棄Offer不好。而平時勤勤懇懇每次在group case里挑大梁做完最難的部分的中國人,校招申請能拿到第一輪面試都是很少見的。

05太多求職誤區(qū)

1不著急, 畢業(yè)再找工作

找工作的準備,是在你一入學就要開始的,真等快畢業(yè)的時候再著急找工作,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一大堆沒看的OT筆試題,投哪個公司都千篇一律沒修改好的簡歷,和措手不及的你。

求職之前,實習對于中國留學生真的很重要,哪怕你在國內(nèi)有過10年的工作經(jīng)驗,HR只想看你在美國是否有工作經(jīng)驗,要記住實習是有鄙視鏈的:

沒實習經(jīng)驗<在國內(nèi)有實習經(jīng)驗<在美國有實習經(jīng)驗

美東某大學精算專業(yè)碩士班共14人,中國學生有8人。1名中國學生還未畢業(yè)就已經(jīng)確定到一家美國保險公司工作,因為她有該公司中國分公司的實習經(jīng)驗。7名中國學生畢業(yè)后沒找到工作,6人回國,1人回國后未找到滿意的工作,回到美國繼續(xù)讀博士學位。

2 一定要廣撒網(wǎng)

錯。首先你要明確你在撒網(wǎng)的時候你網(wǎng)的質(zhì)量怎么樣。如果你一份簡歷發(fā)了10個人沒有一個回復,那么你發(fā)100個人恐怕也沒有人回復的。有多少人我們在審簡歷的時候發(fā)現(xiàn)cover letter上竟然赫然寫著競爭對手的名字,這樣再好的resume也直接扔掉,真是傷不起啊!是啊,連這樣重要的細節(jié)都不能很好的customize,那以后把錯誤的客戶名字放在了不該放的presentation上了可怎么辦?

與其用簡歷廣撒網(wǎng),不如用關系來Networking,美國很多職位都是只限內(nèi)推,不對外開放的。Uni醬就見過這樣一個學霸小姐姐,在確定想要留在美國后,開始找校友,邀請他們一起喝咖啡,并向他們推薦自己。在找工作的時候,剛好看到與自己背景相似的職位,投遞后與該公司校友聯(lián)系,希望內(nèi)推,最后成功拿到Offer。

入職很久后才知道,當初招聘時,數(shù)百份簡歷HR根本沒時間看,只看了內(nèi)推的五個,面試了2個,因為她的背景與職位相符,就確定了她的Offer。

3你以為別人不知道

錯。社交網(wǎng)絡時代了,我們每天在電腦手機上的時間比我們面對面交流的時間要多出很多,可是我們很多同學在郵件的使用上卻時常讓人大跌眼鏡。要知道寫商務郵件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每一封郵件只要寫出去了,你就要做好準備第二天有可能出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就更不要說公司內(nèi)部的互相轉(zhuǎn)發(fā)。很多職場新人求職的時候總是以為自己跟公司內(nèi)部比如你的某位學長的關系,比這位學長和他/她老板或者HR的關系還近。你真是大錯特錯了。

曾經(jīng)跟一位前輩一起面試一個蠻不錯的學生。之后學生很按時地寫了標準的感謝信,遺憾的是沒有因人而異的表達不同的感謝,沒有點到任何面試交談的細節(jié)。前輩接到后馬上發(fā)給所有面試了這位學生的人:Did you guys just receive the exact same email?結(jié)果可想而知。

4H1B是永遠過不去的坎兒

不否認。我們這些過來人很少有人敢說,H-1B不是心中的痛。可是我想告訴所有的后來人,H-1B不應該成為你們的絆腳石。首先如果你的目標是申請金融、咨詢、四大等比較標準化的大公司職位,大部分都會幫助申請H1B的。就算最后不申請,也有各種各樣的辦法。這個就好像是申請大學你又想要全額獎學金一樣。有難度但不是不可行。

你的策略應該是,把自己提升到別人已經(jīng)不care你還是什么國際學生需要sponsor visa的程度,把自己提升到他們覺得除了你,要了別人就總覺得缺了點什么的程度。到了那個時候,能不能支持H-1B怎么可能成為決定性因素?

如果不是親眼目睹身邊的很多朋友成功拿到各種大公司的全職Offer,老板從開始的猶豫到最后的“就算我們部門/公司從來沒申過我也要為這個孩子申請H-1B”的豪言壯,我也許也不會像今天這樣如此看好我們中國人作為一個整體在北美職場的前景。

標簽: 美國大學 51offer編輯:Torres
更多>>相關院校

哈佛大學

所在地區(qū): 馬薩諸塞州 所在城市:Cambridge USNEWS排名: 2

2個學生正在申請

免費申請

耶魯大學

所在地區(qū): 康涅狄格州 所在城市:New Haven USNEWS排名: 3

麻省理工學院

所在地區(qū): 馬薩諸塞州 所在城市:Cambridge USNEWS排名: 7

5個學生正在申請

免費申請

康奈爾大學

所在地區(qū): 紐約州 所在城市:Ithaca USNEWS排名: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