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慣,日子還沒過正月十五就還在新年的慶祝當中。特別想從倫敦的新年慶典講講我在倫敦采訪的感觸。
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廣播專業(yè)研究生 米雪與教武術的英國朋友合影
我在倫敦學習廣播專業(yè),每周主要任務是外出尋找新聞采訪做廣播新聞。大年初三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萊斯特廣場和中國城的新年演出和游行是亞洲之外最大的農(nóng)歷新年活動。這個慶典毫無疑問成為我的報道選題。
早上九點半趕到特拉法加廣場,我順著廣場側(cè)旁的主干道走在新年游行的線路上。首先遇到的是兩個身著詠春拳字樣衣服的英國人。他們是郭思牧詠春拳武術協(xié)會(Samuel Kwok Wing Chun Martial Art Association)的老師。協(xié)會發(fā)起自香港,傳承教習葉問的詠春拳30多年。他們帶著自己的學生來到萊斯特廣場表演詠春拳。
Ash和Steve的家鄉(xiāng)是考文垂附近的小城,Ash教詠春拳已經(jīng)十年,他們現(xiàn)在年年都來參加愛倫敦中國新年的表演,Steve的妻子還是中國人。Ash和Steve都通過武術愛上中國,經(jīng)常去中國旅游,有很多中國朋友。與Ash和Steve的采訪更像聊天,仿佛相識的朋友一起聊聊我們都熟悉的中國,這一刻倫敦不是異鄉(xiāng)。
中英雙語小學在新年慶典展臺上的橫幅。中英雙語小學
告別了武術老師,我繼續(xù)沿著新年游行的隊伍走到頭。廣場附近有很多倫敦華商協(xié)會的贊助商展臺。有一個小舞臺上穿著傳統(tǒng)旗袍的小朋友們在跳舞,于是我采訪了William,他是英國首個中英雙語小學馬可波羅學院(The Marco Polo Academy)的志愿者,此次參加倫敦中國新年活動主要是推廣該校。William是英國出生的華裔,能說一口流利的廣東話。
這家中英雙語小學首先成立于加拿大。決定在英國成立分校也是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會說中文已成為一項極為重要的就業(yè)技能,中國的經(jīng)濟騰飛更是促進了中文的普及。
William說在英國上學時會學第二外語,但是他選修的法語課一周只學一到兩次,根本學不會。中文雙語小學旨在讓英國小朋友學會漢語。聽到表演的小朋友用稚嫩的普通話拜年,心想是否英國有一天會有漢語“四六級”考試?孔子學院已不是新鮮事,中英雙語小學的未來會有無限可能。
在特拉法加廣場報道中國農(nóng)歷新年新聞。探索真實倫敦
在倫敦學習廣播的好處是走出去實實在在做采訪和報道。雖然壓力大任務重,口語要求高,也會焦慮甚至想過放棄。有句話是付出雖然不會馬上得到回報,但終究會有回報。
從磕磕絆絆才問出問題,到快速制作出一段廣播新聞,一點一滴積累經(jīng)驗。我拿著錄音筆探索真實的倫敦,體會這座城市。此前我對倫敦的中國印跡只有中餐館,而此時我仿佛觸碰到有血有肉的祖國在倫敦跳動的脈搏,并以此為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