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號,意外地收到了Bristol的紙制offer。突然間意識到自己的申請過程徹底地結(jié)束了。從11月7號到2月28號,真的是很漫長的一段時間,漫長的等待。已經(jīng)習慣了這種等待被宣判的感覺,習慣了每天刷郵箱的日子……這些已經(jīng)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不知道未來幾個月會不會因為沒有“等待”沒有“牽掛”而感到不習慣。其實,我是一個很沒有耐性的人!很多事情做到一半就堅持不下去而半途而廢了。然而,申請這個繁冗的過程,竟然堅持下來了。自己都有點驚訝。所以,我想,我應該寫點文字來紀念一下我的申請過程。
首先,自報一下家門。其實之前一直都很忌諱這個問題,因為一直以來從中學到大學,身邊都有太多背景極優(yōu)、條件極好的朋友,不僅在于擁有高高的GPA,更在于他們豐富的經(jīng)歷。相較之下,我的背景就顯得單薄而平凡了,本科:通信工程,GPA:81.5,學校:211、985,no paper,no學術大獎經(jīng)歷,混過一段時間實驗室,和兩個同學一起做過一個小項目,參加過“全國嵌入式設計大賽”的賽前培訓,僅此而已了。一共申請了7個學校,檔次不等。到2月的最后一天,全部都來了OFFER。
06.11.24 York MSc in Internet & Mobile Communication
06.12.16 Sheffield MSc i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06.12.16 Nottingham MSc i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06.12.18 Cardiff MSc in Data and Information Fusion
07.01.05 UCL MSc in Telecommunication
07.01.16 Edinburgh MSc in Signal Processing & Communication
07.2.28 Bristol MSc in Advanced Microelectronic Systems Engineering
其實,我的申請過程并不是太成功,雖然結(jié)果上還算差強人意。正是因為我的申請過程的不成功,才讓我從這個過程中知道了許多東西。對于申請,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雖然對我自己而言,已經(jīng)用不上了……
下面就把我的一些心得記錄下來。
1. 選校
我之所以說自己申請過程不太成功,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選校的不成功,導致后來補申了好幾次…
不要以為選校是個無關緊要的過程,選個十幾、二十所學校,先申了再慢慢挑。其實這樣做,最后痛苦的是自己。經(jīng)??吹接腥嗽趲讉€同檔、專業(yè)差別不大的學校中選OFFER,痛苦地像選LP一樣。個人認為,選擇學校,6所就足夠了,2所好一些的,沖一沖的,2-3所,和自己實力差不多且稍微拔高一點的,1所保底的。首先,我想強調(diào)一下“保底”學校的問題,選擇“保底”學校是需要技巧的,不是說隨便從二三十名的學校中挑一所申了,就叫“保底”了。其實,英國的學校除了那么四、五所學校外,其他學校的門檻大都不怎么高,除非是這個學校的強項專業(yè)。根據(jù)這一原則,選擇保底學校其實可以選擇TOP15甚至TOP10中某個綜合不錯但在你專業(yè)方面較弱的學校作為保底。這樣,即使只來了保底的學校,你去了也不會太虧。
然后,我想談談選校中處理專業(yè)實力和綜合排名的問題。我個人認為,選擇學校的時候?qū)I(yè)實力比綜合聲譽更重要。舉一個我切身體會到的例子,我現(xiàn)在本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綜合排名很不錯,但專業(yè)排名不是太好的學校。而且我們學院比較沒錢,這對于工科來說是個致命傷。連我們平時做實驗都要自己帶萬用表,接個電路,連電路元件都舍不得多給幾個,實驗機子也不好…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能做出個什么來呢?其實我們學校的師資力量還是比較好的,教授也有幾個牛人,但是因為學院缺錢,缺少經(jīng)費,所以他們大都是做理論研究的,真正做項目的沒幾個…試想,你跟著一個導師卻接觸不到項目又有何用呢?所以,學校的專業(yè)實力是很重要的!專業(yè)實力不同的學校出來的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方面是絕對不一樣的。而且,從另一方面講,一個綜合聲譽好的大學帶給你更多的只是虛榮心而已,顯然,虛榮心不能當飯吃。當然,能去一個兩者兼得的學校是最好了。
再來說排名,不管是所謂的綜合排名還是專業(yè)排名其實都是不可全信的。綜合排名,我就不多說了,想必大家比我提出的爭議點還多,那種東西只可看看就好,畢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自己的排名,不過相較之下,我還是要說一下,個人比較推崇guardian的排名。至于專業(yè)實力,主要是看他們有哪些Research Group,每個group的head是誰,group里面有哪些人,實力如何,有多少paper,有哪些Project,當然對理工科學生而言,硬件設施也很重要。這樣比較,自然可以很清楚每個學校這個專業(yè)哪些方向比較強了。對于申MSc來說,選擇一個programm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看它的課程設置是否適合自己了,最好能把教每門課的老師也弄清楚。
最后,想說說專業(yè)方向問題,每一個行業(yè)里面都是有很多分支的,想清楚自己的方向也是很重要的。下面介紹一下EE方向與學校。
(1)通信與網(wǎng)絡:主要包括移動通信、衛(wèi)星通信、電信網(wǎng)、網(wǎng)絡協(xié)議及體系結(jié)構(gòu)、網(wǎng)絡安全等。通信方面代表學校:Bristol 、Surrey;網(wǎng)絡方面代表學校:UCL、Cambridge
(2)信號處理:信號處理是通信的基礎。主要是一種基礎算法的研究,主要包括數(shù)字信號處理、語音信號處理、圖象視頻信號處理、濾波器和小波變換理論等。代表學校:Edinburgh
(3) 電子與集成電路:主要包括微電子、IC design、VLSI、SOC、RF電路、高頻電路等。代表學校:SOTON、Queen‘S Belfast、IC
(4) 電磁學:包括:電磁場與電磁波、微波原理、天線、雷達等。代表學校:York、Birmingham
(5) 自動控制:因為偶是學電子通信方面的,對這個不是太了解,很抱歉。代表學校:Sheffield、IC
(6) 電氣方向:專業(yè)上不太了解。代表學校:SOTON、Strathclyde
2.申請材料之準備
對于申MSc而言,所謂申請材料,主要就是PS、Reference Letters、CV、Academic Transcript、Undergraduate Certificate 以及一些PAPER或是獲獎證明(如果有的話),已經(jīng)參加工作的話,還可以加上工作證明。對于后面幾個,已經(jīng)是板子釘釘子的事情了,沒什么好說的。所以關鍵是PS、CV和RL了。
對于GPA很高或是經(jīng)歷很豐富的申請者,PS、CV之類起到的作用大概微乎其微,更何況經(jīng)歷豐富者也無需擔心PS、CV里面沒有內(nèi)容可以寫,但是如果是像我這種條件平凡、GPA要死不活、經(jīng)歷匱乏的申請者呢?你不可能說,把成績單放在那里,讓人家待價而估。PS、CV無疑是一個證明自己的好機會。對于寫PS、RL的一些小TIP我就不在這里重復了,我當時也是參考了‘手心的太陽’前輩寫的《如何撰寫個人文書——我的一些心得》:http://bbs.taisha.org/thread-695592-1-4.html以及出國留學文書寫作版的一些精華貼,覺得很有用~* g- S! ]5 @7 X }9 I8 V6 v! D/ J
我現(xiàn)在想談的是如何挖掘自己的閃光點,使自己本來平凡的條件顯得不平凡!我以我的材料為例。當然了,我的方法不一定是成功的,我也不知道它們在我的申請中是否起到了幫助性的作用,起到了多少,但是至少可以給大家參考一下,看能不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首先是PS,由于我在經(jīng)歷方面很少,所以我的PS主要從幾方面入手:(1)強調(diào)我的KEEN INTEREST。(2)我的GPA雖然不高,但是我們專業(yè)的實驗分數(shù)都給得很高。而且由于我的實驗報告寫得很好,每次實驗的分數(shù)都是專業(yè)最高的!我就抓住這一點強調(diào)自己的實驗能力很強,這對于工科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3)由于和兩個同學曾做過一個“基于CDMA的無線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設計”的小項目。我在PS里面專門用了一段介紹這個小項目,寫得很專業(yè),很學術,其實本來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東西硬是被我“吹”得很大,畢竟course director是不會去調(diào)查的!所以有時候適量的夸大也是有必要的。(4)大三下學期的時候,學院要派三個人(一組)去參加全國嵌入式設計大賽,選拔了一些人去參加培訓為競賽做準備,培訓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了。其實,本來只是一個學校內(nèi)部的培訓而已,我把它稍微夸張了一點,稱作“Undergraduate National Altera Cup Embedded Design Training Program.”,并把它寫進CV里作為經(jīng)歷的一部分,而且還請了那個帶我們的那個professor給我寫了封推薦信,作為證明。
至于RL,我找了三個老師“寫“,聽別人說學校在審材料時,根本不會去仔細看內(nèi)容,他們只在乎推薦人是否大牛。然而,我并不認識什么大牛人……我找得第一個推薦人是教我們專業(yè)主干課《信號與系統(tǒng)》的老師,在查她的聯(lián)系方式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她是我們省電子學會的理事長…等亂七八糟的職務,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她老人家那些職務全寫在RL里落款處了……找得第二個推薦人是教我專業(yè)英語的老師,他曾去過英國紐卡做過訪問學者,而且還是中國通信學會的高級會員,所以覺得用他的名義會比較有說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證明一下我的英語水平,找他簽名時,還被指出語法錯誤,汗!!第三個推薦人前面提過了,是找的帶我們嵌入式大賽培訓的老師,主要是起“證明”作用,并強調(diào)了只有最優(yōu)秀的學生才能參加這個培訓。
對于CV,最好一目了然,至少讓人一眼看上去覺得你是一個背景很不錯的學生。所以,可以把PS里沒寫到的經(jīng)歷都往上堆。像我經(jīng)歷比較匱乏,EXPERIENCE寫來寫去就那么兩件事。于是,我把到小公司做intern,以及平時做的某些實驗里面聽起來比較大氣的實驗項目稱作××course project——……寫在CV里了。
4. Delay& Argue
OFFER收多后,也會出現(xiàn)新的問題。由于每個學校處理材料的速度相差很大,所以,常常會出現(xiàn)這個學校的OFFER的deadline已經(jīng)到了,那個學校還沒消息。這種情況下,就需要DELAY DEADLINE。經(jīng)常有朋友發(fā)貼問怎樣延長deadline,現(xiàn)在我就把大家常用的原因?qū)懺谙旅妫?/p>
(1) 直接說,選擇學校對自己來說是人生大事,還需要多點時間考慮,他們一般會通情達理。
(2) 直接說自己還在等其他學校的消息。
(3) 現(xiàn)在尚不確定自己的資金是否到位,確定后再回復。(沒有學校愿意要交不起學費的學生)
(4) 把責任推到郵政系統(tǒng)上,說自己剛收到OFFER,要求遲些答復。(MS大部分人都是用的這個理由)
暫時就想到這么多,以后想到再補充,也歡迎大家?guī)兔ρa充!
關于OFFER的另一個問題,無非是condition上均分達不到如何ARGUE。其實個人認為,在最后沒畢業(yè)之前,去ARGUE是有點不智的,畢竟你連畢業(yè)都沒畢業(yè),努力都沒努力過,人家為什么要給你降低標準呢?當然我沒有遇到這個問題,所以也不知道具體用什么方法比較好。不過個人認為,其實最后可以先把成績單掃描去給人家看看換uncon有沒有問題,如果不行,再去argue,可以和人家解釋說某些門課老師給的分數(shù)比較低之類的,另外如果第四年做出過別的成果的,比如競賽、項目或是資格認證之類的話,也是可以解釋分數(shù)的很好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