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日前宣布,去年成立的阿蘭·圖靈研究所(Alan Turing Institute)將由五所英國大學領導,主攻大數據分析及應用研究。
這五所英國大學分別是:劍橋、牛津、愛丁堡、華威和倫敦大學學院。
商業(yè)創(chuàng)新及技術部國務大臣文斯·凱布爾(Vince Cable)宣布,它們將聯(lián)合領導總部位于倫敦大英圖書館旁的阿蘭·圖靈研究所,派出專家及精英學者進行尖端數學、計算機技術領域的研究,旨在將英國建設為世界上領先的大數據分析及應用國家。
凱布爾說,在這五所大學的領導下,“阿蘭·圖靈研究所將吸引最尖端的先進科學,引導我們如何在一個飛速變化和競爭激烈的世界中去使大數據。”
協(xié)調工作:
研究所的工作由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主持協(xié)調,該機構在全英國對研究和培訓項目進行投資。
EPSRC的首席執(zhí)行官菲利普·尼爾遜教授(Prof. Philip Nelson)說:“阿蘭·圖靈研究所將會集中全國最優(yōu)秀的學術人才,通過運用數據、數據和計算機科技的力量從多方面分析大數據,包括提升網絡安全的保障能力。”
“對于我們如何運營產業(yè)、商業(yè)和服務等方面,大數據在未來將扮演核心角色”,他補充說,“會在研究方面進行投資的經濟體更有可能變得強大和具有彈性。而阿蘭·圖靈研究所會在這兩方面都給我們幫助。”
目前,英國政府給了阿蘭·圖靈研究所五年共計4200萬英鎊的資金資助,之后的資金費用將由五所領導的大學承擔。
學術淵源:
其中,劍橋大學與作為數學及邏輯學家的阿蘭·圖靈本人頗有淵源;他在1931-1934年間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就讀。劍橋大學也將在研究所的多個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現代科技令人有能力采集海量數據”,2013年成立的劍橋大數據項目(Cambridge Big Data)倡議聯(lián)盟的領頭人保羅·亞歷山大教授(Prof. Paul Alexander)在《劍橋新聞》網站(Cambridge News)上說,“但是,要將‘大數據’轉化為有用信息的挑戰(zhàn)是巨大的。”
他表示,阿蘭·圖靈研究所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阿蘭·圖靈曾在二戰(zhàn)期間協(xié)助英軍破解德軍密碼,晚年因同性戀傾向而受到迫害。1954年,他因食用浸過化學物的蘋果而死亡。
曾有傳言指蘋果公司的商標是在向圖靈致敬,但創(chuàng)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在2012年接受BBC節(jié)目主持人采訪時否認。
“這不是真的”,喬布斯說,“但是,上帝啊,我們希望它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