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背景相似、成績優(yōu)異、活動經(jīng)歷也同樣豐富的學生申請哥倫比亞大學,一位SAT成績?yōu)?400分,另一位SAT為2340分,面試之后,哥倫比亞大學最終錄取的是2340分的同學。美國名校的錄取率越來越低,如果SAT分數(shù)也不能成為決定錄取與否的標準,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兩份面試記錄將告訴你,名校到底更傾向給哪種學生拋去橄欖枝。Jeremy畢業(yè)于哥倫比亞大學應用物理專業(yè),曾擔任該校招生面試官。
我畢業(yè)于哥倫比亞大學,因此我更關注于哥倫比亞大學的申請情況。首先,我想告訴大家一些數(shù)據(jù)。
我們來看一下中國學生的申請情況。2010年共有837名中國學生申請哥倫比亞大學,其中669名來自中國本土(其他168名在其他國家就讀高中)。整體上,申請人數(shù)比上一年增長了50%。 也就是說,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申請哥倫比亞大學。
這些學生的情況如何呢?在最終就讀于哥倫比亞大學的14名中國學生中,11名來自中國本土,3名來自于其他國家但持有中國護照。哥倫比亞大學的就學率為60%,也就是說在被錄取到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中,60%的學生最終會選擇就讀哥倫比亞大學。因此,我們可以推論得出共有23名持中國護照的學生被錄取,其中18名來自中國本土。
在669名就讀于中國本土高中的申請學生中(包括國際高中和普通高中國際部),僅有18名學生被錄取,錄取率僅為2.7%。這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現(xiàn)在我想談談哥倫比亞大學近年來快速增長的學生人數(shù)及其含義。2010年,哥倫比亞大學第一次采用聯(lián)招申請系統(tǒng)(Common Application)。這或許是哥倫比亞大學申請人數(shù)上漲33.4%的最主要因素(申請人數(shù)從26,179增長到34,929)。申請人數(shù)僅僅比哈佛大學少70人!
分析來看, 申請哥倫比亞學院的人數(shù)從21,748增長到29,393(增長了35.1%,自2002年增長了108%)。工程學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哥倫比亞大學FU基金工程基礎與應用科學學院,申請人數(shù)從4,431增長到5,536(增長了24.9%,自2002年增長了170%)。
就哥倫比亞學院而言,2005年的錄取率為10.7%,2010年為8.3%,2011年僅為6.39%!而工程學院2005年的錄取率為26.2%,2010年降到13.4%,2011年僅為9.90%!這和哥倫比亞學院的6.39%的錄取率相比,似乎高了不少,但是和麻省理工學院相比卻差不了多少,麻省理工學院2011年的錄取率僅為9.58%。就哥倫比亞大學整體而言,2011年的錄取率僅為6.93%。
以下我們來看一下常春藤(八加二)盟校2015屆學生的錄取率(注意:“常春藤八加二”指八所常春藤學校附加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
1. 哈佛大學 6.17%
2. 哥倫比亞大學 6.93%
3. 斯坦福大學 7.07%
4. 耶魯大學 7.37%
5. 普林斯頓大學 8.39%
6. 布朗大學 8.70%
7. 麻省理工學院 9.58%
8. 達特茅斯學院 9.73%
9. 賓夕法尼亞大學 12.26%
10. 康奈爾大學 17.95%
或許你現(xiàn)在會想:“天哪,這些學校的錄取率太低了!10年前,這些學校的錄取率很少會低于10%;而現(xiàn)在,竟然有8所學校的錄取率都在10%以下!我想我的SAT成績必須達到2400分才能試著申請這些學校……”這個想法把我們帶回來了本文的主題:SAT分數(shù)不代表一切,2400分的成績不意味著一定能被錄取!
2010年,哥倫比亞大學的SAT平均增長了12分,但仍然是2200分左右,并且98%的學生(學校提供班級排名)畢業(yè)時的成績是全校的10%。
沒錯,競爭的確非常激烈,但是分數(shù)不代表一切。事實上,在美國有這樣一句口號:“SAT成績(評論性閱讀+數(shù)學)為1600分的學生中有四分之三被哈佛拒收。”其實,在這句非常流行的口號中蘊含著一個邏輯。我將通過哥倫比亞大學去年的兩個申請學生為例解釋我的觀點。
2010年,有一個國際生(不是中國學生)申請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的提前錄取。他的SAT成績非常好,2400分(每項800分),此外,他的SAT學科測驗也非常棒:物理790分,數(shù)學780分,文學720分。最突出的是他的IB課程,45分中得了44分。他的課外活動非常豐富,文章寫得也很不錯。他的老師在推薦信中介紹說,他熱愛閱讀并且對經(jīng)濟和物理特別地感興趣,他最想學的專業(yè)也是經(jīng)濟和物理。他的課堂表現(xiàn)非?;钴S,被認為是全校最聰明的學生。
自然,他在本國得到了校友面試的機會。通常每個面試官給學生打的分數(shù)在1-5分之間,5分為最高分。這個學生在面試中得了2分(有保留的推薦),通俗來說就是不太好。為什么?下面摘選了部分面試記錄:
整個面試中,他表現(xiàn)得非常放松、親切。我們從他對經(jīng)濟和物理的興趣開始談起。他說他希望以這兩門課作為大學的專業(yè),因為它們呈現(xiàn)了真實的世界。比如星巴克如何成功;粒子物理學,如光電效應如何解釋各種現(xiàn)象。他的答案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他的好奇心在于“為什么”和“怎么樣”而不僅僅是“什么”。然而整個面試中,他卻沒有表現(xiàn)出絲毫熱情。他的每個回答都是一兩句話的泛泛而談。他幾乎沒有用任何例子來解釋他的觀點。我認為他沒有充分地思考和準備。比如,當他問我問題的時候,無論我回答什么,他都沒有任何跟蹤問題。他說,他最近喜歡看《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盡管是英語課要求讀的,但他卻不是為了讀而讀,他可以從中獲得樂趣。然而,他卻沒有對此進一步地說明。他的答案都很不錯,卻未能證明那些是他的真實想法。
請大家注意評語的最后一句話:“他的答案都很不錯,卻未能證明那些是他的真實想法。”
仔細地思考一下。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憑他的能力他完全可以在哥倫比亞大學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并以很好的成績獲取畢業(yè)證書。哥倫比亞大學也非常清楚,一旦這個學生被錄取,他的表現(xiàn)一定會很不錯。然而,他缺乏熱情。
在他的推薦信和面試中提到他熱愛經(jīng)濟和物理,但是他卻沒有很好地利用面試機會來展現(xiàn)他的熱情。并且,他在聯(lián)招申請和哥倫比亞大學補充申請的文章中均沒有提到經(jīng)濟和物理。他沒有能夠讓面試官和錄取委員會充分肯定他對經(jīng)濟和物理的熱愛。
哥倫比亞大學最終的決定是什么呢?拒收!
很驚訝嗎?我也非常驚訝。他的成績優(yōu)異,課外活動表現(xiàn)出色,文章水平突出,并且非常誠懇地希望就讀哥倫比亞大學。畢竟,他將哥倫比亞大學作為提前錄取中的首選。盡管如此,他仍是被拒收了。
現(xiàn)在,我想介紹另一位來自同一個國家,同樣申請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她申請的是哥倫比亞學院(從上文的數(shù)據(jù)可以知道哥倫比亞學院的錄取率更低),并且是常規(guī)錄取(錄取率要遠遠低于提前錄取)。她的SAT成績并不是特別突出,但也非常不錯:2340分(閱讀740,數(shù)學800,寫作800),她的兩門學科測驗中,數(shù)學2和物理的成績均為800分。這兩位申請學生的成績、課外活動的表現(xiàn)以及寫作水平均不相上下。這個女生同樣得到了校友面試的機會。她的分數(shù)是多少呢?5分:“強烈推薦。”同樣,我摘取了部分面試記錄:
她是我接觸的學生中最有遠見、表現(xiàn)最為大方、成熟、聰慧的學生之一。在我們談論的每一個話題中,她都能給出經(jīng)過深思熟慮且創(chuàng)新有趣的觀點。她的談話如同30多歲的成年人。她的每一個回答都圍繞著對數(shù)學、金融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的興趣和熱愛。她不但介紹自己積極參加各種團體和活動,并且以實際的例子敘述她每一次成功的經(jīng)歷?!缎侣勚芸吩退麄儓F隊在校報發(fā)表的一篇文章而對她進行采訪。她曾發(fā)起過保護受虐婦女的活動。在她實習的一家銀行,她集思廣益想出了針對目標市場的建設性策略……在我們的交談中,她通過各種例子來說明科學和數(shù)學怎樣改變了她解決問題的方式……她是一個主動性強、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出色學生。因此我強烈推薦她入學。
猜到哥倫比亞大學的最終決定了吧?沒錯,她被錄取了。他們二人的區(qū)別是什么?再贅述一遍,他們二人來自相似的背景,學術成績,活動表現(xiàn)不相上下。然而不同的是,第二位學生能夠表達出她對事物的熱情,并且在面試過程中與面試官成熟、大方地交流和互動。她不但參與了很多活動,并且能夠在活動中擔任領導者并努力改變困難的局面。哥倫比亞大學希望招收未來的領導者。她向哥倫比亞大學展現(xiàn)出了她的才華和實力。
SAT分數(shù)不能代表一切,哥倫比亞大學深知這一點。精英大學更看重的是:熱情。你對什么感興趣?你是如何努力的?最重要的是,你在面試和文章中是否呈現(xiàn)出你一如既往的熱情以及你能夠成為領導者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