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經歷 在英國看病有多“難”

閱讀:74788 來源:轉載
分享: 
通過與GP的幾次接觸,深刻地體會到在英國“看病難”:預約難、溝通難、診斷難、買藥難、越級難。

早在準備動身來英國之前,就從有過英國求學或工作經歷的朋友們那里,大致了解了英國的醫(yī)療制度,對其“看病難”狀況心懷恐懼。過來安定后,更是謹小慎微,未雨綢繆,避免與傳說中的GP(General Practitioner)打交道??墒侨耸澄骞入s糧,行走在四季交替、人事喧囂的世間,難免會偶爾出點小問題,不得不面對避之不及的GP。

與其他將在英國停留6個月以上的人員一樣,到達英國后,我們也是盡快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到相關部門登記注冊,其中之一就是到附近所屬的medical centre,就是傳說中的"GP",注冊登記信息??梢跃W上或現(xiàn)場領取表格,完成個人信息的提交。一兩周后會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以后看病需要的NHS卡(英國人傾向郵寄信件的方式,進行各項事宜的溝通,小到日常生活的各種通知,大到申請學校,工作之類的通知,及時查看信箱是十分必要的)。其實在GP看病,報姓名,出生年月就行,此NHS卡基本上不必出示。

通過與GP的幾次接觸,深刻地體會到在英國“看病難”。

“一難”:預約難。我們知道在國內看病,去醫(yī)院掛號拿到號就能保證當天看病。難在一定要去的早,排隊,不然當天掛不到號,就只能作罷了。在英國看病,先要聯(lián)系GP,GP要提前預約,一般少則兩三天,長的時候要等一個星期。習慣了在國內掛了號當天就能看病模式的我們,必然是耐不住性子,這樣長時間的等待。后來經過前輩指點,要想預約到早點的時間就診,早上八點GP剛上班,就打電話,選人工服務,把病情說的略微嚴重一些,這樣才有可能被安排在當天就診。

“二難”:溝通難。描述病情癥狀是見了醫(yī)生首要的任務。在國內普通話相通,給醫(yī)生描述一下,馬上就了解了你的情況。在英語國家,平時用的較多的都是些生活相關的用語,醫(yī)療的專業(yè)用語未必就很清楚了。所以為了準確的描述癥狀,每次去GP就診之前,務必要提前做足功課,把癥狀及用藥情況的關鍵詞提前查好,這樣才可以提高醫(yī)患之間溝通的流暢性及有效性。

“三難”:診斷難。國內的醫(yī)生每天閱人無數(shù),病人簡單幾句描述癥狀,就在他們的掌握中了。在英國,你可能說的很清楚了,可是醫(yī)生并不覺得你有什么問題,或者覺得不是什么問題,建議回家休息,繼續(xù)觀察。尤其是感冒發(fā)燒之類的,在醫(yī)生眼里這些基本是不用去看的,會告訴你病毒性的,吃藥沒有效果,過一兩周就自行好了。如果真的難受,可以去藥店買些藥緩解癥狀。

“四難”:買藥難。去了藥店描述了癥狀,一般推薦的藥,看了說明大多數(shù)都是“relief”的效果,很少看到“cure”之類的字眼的。想起了國內流傳的“西醫(yī)治標不治本”的說法??赡芩麄兏嘈湃梭w自身的免疫能力,吃藥只是輔助緩解癥狀,不會太難受而已。其實很多國人在這邊都是靠親戚朋友從國內郵寄或捎帶藥品,解決問題的。

“五難”:越級難。在國內,你要是情況緊急,可以去急診,頂多排排隊,但馬上就能看了。在英國,千萬不要誤讀“急診”的定義。只有“possibilities of losing limbs or life”的情況,才可以去急診的。發(fā)的宣傳冊子中也給定了藥店,GP,急診的疾病處理范圍。一般小病去藥店,癥狀持續(xù)去GP,危及生命去急診。著急去了急診,也未必予以處理。你可能“一怒之下”,決定換個醫(yī)院或找私立醫(yī)院就診。先別著急折騰,還是回到GP,只有你的GP寫了推薦,才可以轉到別的地方或醫(yī)院去就診,不然別的地方是不會接受你的就診要求。后來我自己琢磨,這樣的規(guī)定可能是為了信息統(tǒng)一管理。因為不論是本土還是外來人口,都是先在GP登記的基本醫(yī)療相關信息,到別的地方就診,GP將關于個人的醫(yī)療信息會相應的提供給對方。

通過以上的對比,可能立即覺得在國內所謂的“看病難”,都不是什么大問題了。國內就是看病人多,排隊,花錢多。英國雖然免費醫(yī)療,但耗時久,效果未必理想。不過英國本土的人們顯然已經習慣了。某天在公園里看到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玩耍時,不慎摔傷了膝蓋,流了很多血,家長很淡定的遞過一片衛(wèi)生紙,讓孩子捂著,紙很快就被血浸透了。我實在看不下去,就告訴他們可以帶孩子去旁邊游樂場里面的first aid,家長這才不緊不慢的帶孩子過去了。要是在國內,很多家長早擔心的帶孩子去醫(yī)院急診了,而且也會很快得到治療,打針包扎之類的。

政府的醫(yī)療理念不一樣,國民的適應性也會相應的不一樣。所處的環(huán)境決定了應對模式。所以中英醫(yī)療體系各有優(yōu)缺點,不能一概而論,妄自評判孰優(yōu)孰劣。最大程度地去保障國民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標簽: 留學經驗分享 生活 51offer編輯: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