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這是在飛往另一個國度的飛機上
自己所看著的書中的話。
半個月的時間,
是一次最獨一無二的游學體驗。
初見,是沿途隨手即得的美麗景致,
是不一樣的異國課堂。
停留,倫敦、牛津、溫莎、劍橋。
離別,帶走的是不舍。

在劍橋求學的那段日子,人的心靈都是那般的純凈與寧靜。
▲
在這座舉世聞名的高等學府,學習這件事,仿佛也變成了一件更虔誠的事。最初,各類商科課程對自己還稍有難度,但跟著老師的深入淺出,也漸漸地學到很多。記憶中最深刻的,是老師在HK房地產投資pre后專門對每組進行點評的用心,也還記得北京時間七夕的那天夫妻檔上課,一個英國文化文學一個莎士比亞的戲劇,下午在草坪上伴著陽光演一場莎士比亞的戲劇《Macbeth》,有趣的講解讓大家對英國詩歌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幢幢宿舍小房子下獨立的自習室提供給大家足夠學習的空間。

▲
除了一起上課,就是一起探索美味。以難吃飯菜而全球聞名的英國,學校Dining Room中最好吃的莫過于每天換著花樣的甜品。而在英國,除了國菜Fish and Chips,自己卻和朋友們吃遍了各類菜系,快要把歐洲各國的菜色吃遍。
還有那不一樣的四座城市,
因為它們,這一路的風景更加美麗。

London
跟著fellows走過大大小小的景點,但最重要是一段足夠奇妙的旅程。
大到無法欣賞完全的British Museum;與朋友們愿意排著長長的隊只為吃到倫敦有名的Burger and Lobster;趕上最后一班的倫敦眼,在高處看著最美的倫敦夜色;弄丟一個小伙伴,在King’s Cross Station車站進入工作站中文尋人;等著回Cambridge的零點火車,意外與9又3/4站臺的合影;最后終于坐上凌晨回到劍橋的火車…
我想,這已是最獨一無二的經歷了吧。

Oxford&Windsor
同是大學的小鎮(zhèn),Oxford更大,也帶著更為厚重的顏色。
Windsor Castle從上午初到的陰雨,到下午的陽光明媚。這里見證著王室曾有的輝煌,也見證現(xiàn)存的美麗。在溫莎,因為明信片遇見超nice的郵遞叔叔,他Google著我說的成都,跟我聊著前幾日才拜訪過溫莎的“熊貓”。

Cambridge
放在最后,因為最愛的還是這停留了半個月的小鎮(zhèn)。
倫敦繁華,牛津古老,溫莎華麗,可在自己的心里,卻都不及這個安靜的小鎮(zhèn)。
住在Lucy中,宿舍打開窗就是一滿眼的鮮花和一幢幢可愛的小房子。喜歡每一幢小樓外精心打理過的每一簇鮮花,喜歡帶著歷史厚重古舊或者刷著亮眼顏色和諧可愛的兩種風格迥異卻在劍橋并肩相列融為一體的小房子,喜歡曬著明媚陽光卻氣溫毫不炎熱的下午。喜歡極了每一家風格迥異的咖啡店,執(zhí)著咖啡的自己半個月里換著喝遍了每一家店的咖啡。

下午的劍橋與上午恍若兩個城市,忽然的,游客紛紛,擾擾攘攘。
▲
街頭慢慢出現(xiàn)賣藝的人,簡單的魔術,彈著吉他唱著歌的顏值少年,搞笑卻也動聽的小提琴演奏…但卻都是行人的駐足欣賞與用力鼓掌。就這么忽地想起剛讀的書中寫到皇后鎮(zhèn)的街頭藝人。那情景真是一模一樣啊,雖然另一個在遙遠的南半球吧。遙遠的距離,卻是最相似的場景。

當暮色降臨,游人離去,這里還是那個最安靜的小鎮(zhèn)。一切都回到寧靜的模樣。
▲
像local citizen一樣生活,在清晨的陽光中跟遇見的陌生人微笑說Good Morning;去最有故事的The Eagle酒吧喝酒,聊著奇思幻想;錯過日落,卻在小小的山坡上收獲最美的夜色;做個punter努力地在劍河上撐一次船;跳著停不下來的蘇格蘭舞,忘記一切地隨意與他人一起舞蹈步行1h喝到最“當?shù)?rdquo;的下午茶;去劇院認真地看一場劇《And Then There Were None》;習慣了去Sainsbury買回東西自己做飯...
最重要的是,
這一路收獲了最有趣的朋友們。
因此離去時,
才有了那么多的不舍。
似乎已是另一個家。

▲
每到一個地方,總是執(zhí)著于買到最喜歡的明信片找到郵局在當?shù)亟o自己寄回一張明信片。
回到學校,慢慢收到從遠方給自己寄回的明信片,總能想起那一段最奇妙卻獨一無二的旅途。
就像自己給自己寄回的明信片中寫到的一樣:
無盡的遠方,無盡的人們,更加堅定要去看到更大的世界的愿望。

●
#愿你我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跡天涯#
“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希望將來,有足夠的故事,與人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