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紳士、淑女的代名詞,在性開放這個層面,知名度一直不如美國來的響亮。于是部分家長在為孩子選擇留學國家的時候,就想當然的認為,英國和中國一樣是個很保守的國家,于是紛紛把孩子送到英國去,避免孩子受到西方開放文化的過渡熏陶。
TOO!YOUNG!誰告訴你英國的紳士不會脫!人家的性教育那可是從娃娃抓起的哎!
談性色變,一看見短袖子就想到私生子的這種邏輯早就該被社會淘汰了,正確的性教育會更好的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今天我們談談英國的性教育問題。(因為反差萌很強烈~)
不上性教育必修課算你逃學
英國政府曾經在2009年宣布,所有中小學自2011年起必須開設性教育必修課,向5歲以上學生講授性知識。學生年滿15周歲后,家長無權以任何理由讓孩子免修這門課程。如果15歲時學生仍未接受性教育,將視為逃學,面臨校方懲罰。
教會學校也在這個規(guī)定的范疇之內。不過,不同教會學??梢勒崭髯岳砟顩Q定課程內容。英國政府表示:“你們可以講授婚姻的意義,規(guī)勸婚外性行為,但不可以向年輕人隱瞞避孕知識哦。”
這是英國小盆友的性教育課本,被國內認為“太過火爆”,不過覺得其實還好啦。
根據英國的性教育階段安排,英國學生11歲左右就已經對生理知識有基本的掌握了,在中學左右的年齡段,英國已經開始教導學生如何談有尊嚴的戀愛以及怎么使用避孕用品,這在國內一直都是不可想象的。
在我們的眼里,早戀已經是重罪,更不要說別的。雖然中國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進步中,現(xiàn)在也有很多年輕家長(因為小時候受過打擊)有意識的對子女進行性啟蒙,但是想要到達成體系、成規(guī)模的性教育水平,我們還任重道遠。
(曾經慘遭家長圍剿早戀的留學君要去哭一會兒。)
挺同志,反歧視,同性愛情也要教
據英國《獨立報》11月24日報道,盡管學校一再聲稱教育是包容的,來自伯明翰和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的研究人員稱,性教育課程總是忽略同性戀人群。
同性戀在年輕群體里已經基本不叫事兒了,任何人都有愛的權利,但是大家私下互相鼓勵與官方層面公開支持還是差著境界的。一個國家的人民再包容開放,如果法律層面不接受同性婚姻的存在,就仍然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狀態(tài)。
英國的同性婚姻法從2014年3月29日開始正式生效,英國政府中樞所在地倫敦白廳街當日懸掛了同性戀權利運動的標志“彩虹旗”以示慶祝,英國三大黨領袖十分難得的都對這項法律的實施表示了祝賀。英國正式承認同性婚姻后,緊跟而上的自然就是性教育。
這次伯明翰大學的批評,就是針對英國性教育中對同性戀、雙性戀乃至無性戀一筆帶過的行為,英國三分之一的中學教師表示,他們在課堂上根本沒有討論過性取向的問題,并且僅17%的中學教師稱,學校圖書館有關于女同性戀、男同性戀和雙性戀相關的書籍和信息。伯明翰城市大學社會心理學講師和首席研究員 Keeley Abbot說:“在性和戀愛關系教育的背景下,我們的研究結果強調了老師缺乏對什么才是包容的理解。”
英國已經實現(xiàn)談性不色變,那么未來談同性自然也不會再色變了。
男校、女校能杜絕早戀?
有些人覺得,把孩子送到英國的男校或者女校里,就能成功杜絕早戀。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英國私立學校有男女分校傳統(tǒng),并不是以遏制學生的正常感情為核心目的,而是因為早期的英國貴族不光需要學習知識,還需要學習如何做紳士和淑女,私立學校分性別教學是為了將學生向自己性別的精英標準靠攏。畢竟在那個年代,一個男生喜歡做插花還不是被大眾接受的事情。
隨著時代的變化,現(xiàn)在的英國男女分校保留了分性別教育的不同課程的特色,同時還出現(xiàn)了一個新模式:鉆石教學模式——對5歲到8歲以下的孩子進行男女混合編班教學,對8歲到16歲以下的孩子進行男女單獨編班教學,而對16歲以上的學生,又采用男女混合編班,這種模式讓學生最大的發(fā)揮各自在學習上的潛力,同時又能夠獲得男女合作接觸、互相學習的機會。
如果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學習,那么選擇單一性別學校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家長的目的是不讓孩子有正常的感情,那留學君建議還是不要送孩子去這種學校了。英國曾經有過單一性別校的學生因為想談戀愛于是逃課和社會青年鬼混的案例,正所謂物極必反,家長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既然都接受西方的教育模式了,就請也敞開心扉接受一下更開放的教育觀念吧。
(而且,同性之間也是可以產生感情的嘛……)
英國大學生為了慈善拍裸照
不要說我標題黨,接下來就是重頭戲了。
在上述性教育的大力普及之下,英國于是養(yǎng)成了“一裸為慈善”的傳統(tǒng),此前,素以行為大膽出位而著稱的英國皇室前王妃、安德魯王子的前妻莎拉·弗格森就曾以拍裸照的方式為慈善機構募款,近日,牛津運動隊Dark Blue的女隊員們也為慈善籌款脫下戎裝,以大膽的舉動充分展現(xiàn)“巾幗不讓須眉”的氣概,全裸出鏡拍攝日歷。
英國名校這些年不乏各種“全裸籌款”行為,學生們紛紛以“脫衣”形式開展慈善募款活動,有人覺得這很“色情”,但更多的人都是支持與肯定。
我們來感受一下英國大學生們這些年的精彩攝影作品……(不要保存圖片!說你呢!)
這,是為殘疾士兵做慈善捐款的英國學生。
這,是華威大學賽艇隊為了支持同性戀群體而拍攝的慈善裸照日歷。
這,還是華威大學賽艇隊為了支持同性戀群體而拍攝的慈善裸照日歷。
華威大學賽艇隊也算是裸出了境界,基本年年都拍一套募捐照片……
華威大學的女子賽艇隊表示我們也不能輸啊……這是她們的抗癌慈善照片。
伯明翰大學女子籃網球隊呼吁重視乳腺癌。
艾克賽特大學體育協(xié)會的學生們?yōu)橐粋€叫Sport Relief的慈善基金募捐。
諾丁漢大學為兒童組織捐款。
你以為牛津大學的漢子不敢脫?
牛津都脫了,劍橋還能跑掉嗎?
利物浦大學也是為乳腺癌募捐。
謝菲爾德大學體育協(xié)會為當地街道慈善活動募捐。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么搞慈善要脫衣服?這個呢,說句實話,想要大范圍引起人們對慈善的關注,打破人們的冷漠,脫衣服是個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一方面裸照多少會吸引人的眼球,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為慈善獻身”和“慈善的激情”的表現(xiàn)。當然更重要的是——這些妹子小伙長得好看身材倍兒棒啊,年輕又有勇氣,當然愿意秀一秀,像小編這種喝水都長胖的類型,想搞這種慈善都……
說起來,這種天天盯著各國大學的人才,現(xiàn)在已經達到看一下照片風格就能認出學校的境界了……不說了,我去為了慈善健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