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建筑學五年制本科
GPA:4.05/5
TOEFL:100
GRE:316,AW 3.0
Offer:Cornell M-Arch2, UCLA M-Arch2(Suprastudio), U-Mich M-Arch(2 year program)
Reject:UVA M-Arch, GSD MAUD, MIT MSArchS, Yale M-Arch2, Princeton M-Arch2, Columbia GSAPP
Decision:2015Fall Cornell M-Arch 2
1.啟程
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慢跑小孩,雖不是大牛,去美國留學的念頭卻一直縈繞在心頭。
高一的時候?qū)W校組織去美國西海岸的城市游學,短短的一個月,卻讓我喜歡上了這個自由的國度。
當時對“自由”兩個字的理解還僅僅流于表面,直到大四的時候和RPI進行聯(lián)合設計,才真正體會到何為無拘束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
國內(nèi)的教育相比美帝,委實是局限在一個框框里,要想擴展視野、突破自我,還是要到更大、更廣的天空下去闖一闖。
2.申請過程
因為打一開始就決定要去美國讀研,家人也非常支持,所以我從大三開始就開始陸續(xù)關注留學信息,逐漸充實自己的簡歷,抓住學校提供的有利信息和機會。
大四上參與的中美聯(lián)合設計對參透美帝建筑品味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若是學校有此類機會一定要抓住。
雖然很累,但我大四期間還是半工半讀在外企實習了幾個月,一是為了騰出整個五上的時間準備申請材料、二是為了拿到一張美國老總的推薦信,其實在外企工作還會涉及大量的翻譯,口語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對考托考G都有幫助。
整個申請過程很順利,沒有找過任何中介,沒有預想中的急躁與轟轟烈烈,更多的是平淡與從容。我績點不算高、也沒有獲過什么大獎,所以在作品集和文書上下了很多的功夫,這一部分內(nèi)容我前后花了四個月的時間準備。
因為本身不是大牛,在思想上、表現(xiàn)上相較于那些頂尖的學生確實存在著一定差距,所以對最終申上康大的結果我已然是非常知足了。
在這里向大家提供純干貨申請經(jīng)驗,一來回饋大家一路以來對我的幫助,二來也權當是對自己申請過程的總結。
3.語言考試
我是從大三暑假開始準備語言考試的,個人覺得時間還算充裕。最后成績G316, T100。GRE我考了三次,后來發(fā)現(xiàn)很多學校都沒有GRE的硬性要求,哥大和MIT根本不需要提供GRE分數(shù)。所以若是已經(jīng)考到315朝上,個人覺得沒必要再浪費這個時間了。
托福我第一次就考了100,剛好達標,因為準備托福費心費力,所以也懶得再去刷分。我沒有參加任何補習班,基本上靠買參考材料自學,GRE主要靠背單詞,托福的話下個App每天練口語很重要。
4.選校
我的選校地理因素占主導,因為大四上與RPI聯(lián)合設計認識了很多紐約的小伙伴,之后又參與了紐約大學Buffalo分校的城市研究項目,所以基本上我所有的學校都位于東海岸紐約附近,排除了較遠的賓大、北卡、WUSTL,以及中部的Rice、Ohio、Texas等學校。
由于西海岸的學校普遍ddl比東海岸早,由于不想太過匆忙,西海岸我僅申請了位于洛杉磯的UCLA。
因為很要好的美國小伙伴曾向我極力推薦康大,我的Dream School當初就是Cornell,現(xiàn)在回想起來也是緣分。
我總共申請了九個學校,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是海投。選校最重要的是分層,先要預估自己的水平,選一些適合自己能力范圍的學校,然后頂尖的學校選幾所沖一沖,保底的也要有一兩所。
保底的學校個人認為不必要太多,先捫心自問一下,這些學校若是錄了你你真得愿意去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沒必要再花這90、100刀浪費這個時間了。
選校這件事要早做,10月份就要敲定學校,因為之后推薦信、文書等都會涉及學校信息。
我并不支持投太多的學校,一是會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和錢(土豪請右轉==),文書、作品集都需要針對每個學校的要求修改;二是讓boss寫推薦信的時候會不好意思。所以,跟著你的心走,看準了再下手。
5.作品集
廢話不多說,進入重中之重——作品集。對于像我一樣沒有令人膜拜的績點和獎項的同學來說,作品集是最能傳達思想與理念、體現(xiàn)設計與表達的工具。作品集就像是在講一個故事,要有起承轉合,要有主題、有系統(tǒng)。
我的作品集以“太極”為主題,將中國的傳統(tǒng)哲學與當代建筑發(fā)展的意識形態(tài)相融合,指出世間萬物均存在陰陽兩端,必須在碰撞之間相輔相成。
作品集從自然與人工、私密與公共、傳承與發(fā)展、隔離與聚合、建筑與城市5個方面證實了看似互相排斥的元素實則界限模糊、是能夠彼此支撐并且互相轉化的。
作品集的編排訣竅不用多提,將最好的放在第一個、其次好的放在最后一個。要有讓人眼前一亮的超大渲染,也要有精致縝密的分析圖。
個人認為國內(nèi)的排版方式與國外有很大差別,國外的分析圖較少,渲染圖色彩大多比較重,擅于留白、版式大氣。ISSUU平臺上有大量諸如此類的排版可供參考。
國內(nèi)如同濟清華以往的作品集都包含大量分析圖,色彩以灰色為主。
很難說孰好孰壞,就像每個人對好的建筑理解都不同,但好的作品集一定是乍一看能抓住人眼球,細看又能窺見個中思考的。
總共算來我有兩個純建筑作品,兩個城市設計作品,和一個介于兩者之間的作品。Other work中放了一件大型手工作品和大三學校的測繪成果。基本上各尺度的項目都有,包含很多對城市、建筑未來發(fā)展模式的探索分析。
除五個主要項目之外,準備作品集期間,同學向我介紹了一個超前建筑Workshop,由一組志愿者共同手工搭建一件大型數(shù)字化展品。這項作品被排入我的Other Work中,也算是彌補了作品集中數(shù)字化作品的缺乏,表達了我對數(shù)字化設計和建造的興趣。
6.簡歷與文書
簡歷的表達找個模板寫得詳細、清楚即可,重頭在于文書的寫作。
如果說簡歷是向彼岸評審陳述自己的履歷與經(jīng)驗,文書則是表達自己設計理論、思想演變的利器,文書寫作應與個人履歷及作品集統(tǒng)一、呼應。
我的文書開篇即點出了與作品集匹配的理念,提出矛盾對立統(tǒng)一的設計哲學。
之后將理念逐步展開,從各方面圍繞中心論述,并將個人參與過的項目夾雜其中,每一個段落都說明一個問題,從建筑、城市、文化、社會等方面細細道來,同時附上實習履歷和校外項目的經(jīng)驗。
對于要不要針對每個學校修改文書,我是這樣做的,也認為是十分必要的(大牛憑實力說話,可以忽略這條)。
每個學校都有每個學校的特色,比如西海岸的學校(南加州、伯克利、UCLA等)都十分注重數(shù)字化設計,相比之下東海岸(如U-Mich、Columbia、Cornell)就略微傳統(tǒng)一些。
去學院的網(wǎng)站上看下學生的作品、系主任的話、學院簡介,對修改文書對癥下藥都會有幫助。引用一些系主任的話,哪怕只是一句兩句,都可以看見申請者背后的誠意。
7.推薦信
推薦信是一件費心費力的事情,不要憂傷,大家都是過來人。
大多數(shù)的學校都要求三名以上推薦人,這其中一般有一名要求是雇主,其他兩位為項目導師。
這其中,當然是美國推薦人越多越好,所以若是學校有國外的師資,或是聯(lián)合設計的機會一定要把握住,這些老師都是將來為你寫推薦信的最佳選擇。
我的推薦導師是大四下城市設計的一位中國老師和四上聯(lián)合設計的美國老師,雇主我是請之前外企的美籍總監(jiān)幫我寫的。
本來是想讓美國Boss寫,但是實在不熟開不了這個口,所以大家實習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的套近乎啊(我這樣真的好嗎==)。
對了,大家千萬不要因為學業(yè)忙就放棄實習,美國學校很注重實習經(jīng)歷、也很看重雇主的推薦信。不說你能在實習期間學會的知識,就是在實習時累積的人脈,也是將來申請、工作很重要的資源。
對于推薦信是自己寫稿還是直接讓推薦人寫這個問題,我是寫完推薦稿后禮貌的發(fā)郵件詢問老師能否當我的推薦人。
若不是特別忙或有特殊限制的老師(據(jù)說國內(nèi)有些大boss如馬巖松、張永和已經(jīng)不會隨便寫推薦信了)基本上不會拒絕的,美國老師一般都會說他們會自己幫你寫。
當然前提是推薦人必須對你有一定的了解,不要去托人找根本不認識的大牛,真正認識你、了解你的導師才能言之有物。
申請美國基本上12月底是deadline,我是10月底11月初的時候已經(jīng)聯(lián)系導師了,要提前跟他們說明情況,給他們時間準備。
在提交deadline的前半個月若是還沒有提交就要禮貌地去提醒了,我有同學到了最后一天突然聯(lián)系不上老師了,到處著急卻也沒有辦法。
8.材料提交
有一件很多留學經(jīng)驗上都沒有寫卻很重要的事,就是給學校郵寄托福和GRE的成績單,基本上每個學校都會有郵寄語言成績的要求。
因為托福郵寄受理時間很長(GRE還算快),所以基本上11月底就要將成績寄出。郵寄成績到ETS官網(wǎng)上操作,用信用卡支付,一晚上就可以搞定。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校都是全網(wǎng)申系統(tǒng),比較方便。這里建議大家把所有申請學校的要求、信息等整理在Excel里,一目了然。
有些學校的網(wǎng)申系統(tǒng)有時會登不上,網(wǎng)速再快都木有用,可以嘗試翻墻。
還有些學校,如:UCLA、Princeton、Columbia都需要郵寄作品集。作品集郵寄我是用的DHL,送到國外學校內(nèi)部有留學申請?zhí)貎r,但也要300RMB左右一本,打官方電話預約取件即可,4、5天就能送到,很快。
9.寄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經(jīng)過這一路,暮然回首,發(fā)現(xiàn)自己一瞬間成長了許多。
申請學校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埋頭苦干就能成功的,必須要多看、多交流,同學有意無意給你提供的信息和意見有時可能是無價的。
當然,一個人的時候,也要耐得住寂寞,靜下心來創(chuàng)作、修改。建議不要找中介,因為申請的過程中你的喜怒哀樂都是成長中寶貴的財富。
謹以此文,感謝申請途中給過我肯定、信心和幫助的小伙伴們,沒有你們,就沒有我。
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幫助更多的小伙伴,明年此時,Offer雨一定擋都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