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說《紅樓夢》的時候,感覺里面的丫頭個個都那么了不起。后來看古語說:“寧娶大戶人家的丫鬟,不要小戶人家的小姐。”其大概意思是說環(huán)境能改變?nèi)?,一個人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就能成就特定的氣質(zhì)。這就好比看多了馮小剛的電影,說話就帶著王朔的腔調(diào)一樣。當年我也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好孩子,說話辦事都中規(guī)中矩,不肯多行一步路,不敢多說一句話,唯恐被人恥笑了去。但在英國待了兩年多回國后,朋友們說我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多了些許“西方風情”。雖不能完全體會朋友話中的褒甚或是貶,但每當感慨歲月流逝的時候,回憶自己回國后幾年來的工作和生活,一點點地過濾,我真的發(fā)現(xiàn)留學生涯給我留下了諸多的“后遺癥”。
我就是話劇演員
剛回國那會兒,我特別想向家人和朋友展示“我的中國心”,想說一口不摻雜任何英語單詞的純正漢語。然而,事與愿違的是,我在那段時間里用漢語表達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總覺得沒有英語說起來那樣溜,那樣游刃有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漢語作為一門語言,終究逃不掉語言的習得規(guī)律,雖為我的母語,但因幾年來很少說,再說起來肯定沒有之前那么順;而另一個原因在于,英語國家的人喜歡使用豐富的肢體語言,這些與語言相配合的表情和手勢可以讓你在表情達意時更容易、更形象,這一點就與漢語的表達形式和風格截然不同。當年我在國內(nèi)上大學時,我們外教Adam的情景教學模式讓我記憶猶新。有一次,他在給同學們講解一段關(guān)于求婚的文字時,居然在我們班的一個女生面前單膝跪地,為我們表演起了求婚的場景。據(jù)他自己說,那就是他當年向妻子求婚時的情景再現(xiàn)??上覀儺敃r只顧哈哈大笑,并未領(lǐng)悟他那般表演的精髓。等到了英國,我才發(fā)現(xiàn),那些古板的英國人在講述事情時,面部表情是那么豐富,肢體語言也極其到位。這些輔助性的溝通方式讓英語變成了一門極其輕松和有趣的語言。
也許是“近朱者赤”的緣故吧,在英國待了一段時間后,我說話時的面部表情也豐富了起來,簡直就像個話劇演員,手舞足蹈的。在之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只要一說英語,就習慣性地把自己當成演員,什么表情都有,什么最接近真實場景就模仿什么。雖然已過了活力四射的年紀,但只要投入到為人師的狀態(tài)中,我就像變了一個人。以至于每當我聲情并茂地在課堂上用英語講故事時,往往會招來學生懷疑的目光:這老師剛剛說漢語的時候還很正常呀,怎么說起英語來表情這么豐富,難道把我們當做了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而我卻樂享其中,只要學生們能夠在快樂、生動、活潑的環(huán)境中學到英語知識,同時又能夠把這些知識轉(zhuǎn)化為英語實際應(yīng)用能力,我就會樂此不疲地表演下去。
我就是百變金剛
據(jù)說,小時候的我是個難對付的“小討厭”。每當去親戚家做客或者全家出去游玩,我就看什么都不順眼,不是挑剔飯菜不合口味,就是抱怨炕席不夠舒服或被褥不夠暖和,總之就是個根本無法適應(yīng)新環(huán)境的“嬌氣鬼”。后來我上了大學,嬌氣的毛病也沒改多少,每次寒暑假坐火車回家,即使有座位還要抱怨這抱怨那,不是嫌吃不好,就是嫌睡不著。那時,每每看見那些因沒有座位而席地而坐或者鉆在車座下酣然入睡的人,我就覺得特別不可思議,心里納悶他們怎么能忍受得了。直到去英國留學,我的嬌小姐脾氣才逐漸改掉了。那時,我常常要在圖書館里通宵達旦地查資料、寫作業(yè),第二天早上還要趕在上課前去打一份工。有時,因為實在太困,我想趁開工前的幾分鐘在長條椅上稍微休息一下,誰知一躺下去就直接進入夢鄉(xiāng)了……這樣的經(jīng)歷讓我變成了一個對順境或逆境都能應(yīng)付自如的高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現(xiàn)在的我,無論走到哪里,無論環(huán)境優(yōu)越還是惡劣,只要有地方讓自己平躺,就能很快進入夢鄉(xiāng)。我發(fā)現(xiàn)那些所謂的五星級賓館或總統(tǒng)套房都是“浮云”,要想進入甜美的夢鄉(xiāng),最重要的是有一顆平靜的心和一個渴望睡覺的身體。所以,現(xiàn)在一聽誰說失眠了,我就想說:他一定既不累也不困。
生存這件事,每個人都不見得總是舒服順意,要想做一個強者,就必須很快地適應(yīng)環(huán)境,正所謂“適者生存”。這是英國留學生涯教會我的重要一門課。
我就是“死腦殼”
在英國待的幾年里,我算是見識了英國人的守規(guī)矩和講原則,他們認準的事情很難變通。在國人看來,英國人的這些習慣也許已經(jīng)到了“死心眼”的地步。比如,公交車站根本沒有人維持秩序,但英國人都會老老實實地排隊,不會隨便插隊,就算等車的只有兩三個人,大家還是有模有樣地排成一隊;即使是沒有攝像頭、沒有交警、沒有橫著過馬路的行人或者車輛,英國人開車的時候也會乖乖地等到紅燈變綠再走。
在他們堅持原則的諸多事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英國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不溺愛,不嬌寵,盡力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意識。在英國,孩子超過18歲,如果想花錢,就得自己打工去賺。我打工的一家酒吧的老板就是這樣對待他女兒的。我跟老板的女兒一起工作,老板對待我們兩個一視同仁,不會因為她是自己的女兒就讓她少干活、多拿工資。她干的活和拿的工資與我一樣多。但在國內(nèi),情況就大大不同了:不管孩子有多大,伸手跟老爹老媽要錢都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我那時候多少受這一思想的影響,覺得這位英國老爸對待女兒的方式有些不可思議,甚至是少了些許人情味。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老板的女兒一樣挽著她老爸的胳膊撒嬌,對父母對待她的方式?jīng)]有任何怨言,反而是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極其認真。
身邊這樣的環(huán)境對我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使我的行為方式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F(xiàn)在的我在工作中為了把課件準備得完美,寧可通宵達旦,也決不會讓自己在準備不充分、備課不熟練的情況下去上課;即使是講了無數(shù)遍的課,也絕對要在上課的前一天像對待新課一樣重新備課——丟人事小,失去了為人師的師德事大。這種不會變通的認真恰恰是中國孩子欠缺的一種品質(zhì)。死腦筋不見得不對,其實很多時候,如果大家都是這樣的“死腦殼”,也就沒有那么多社會問題了。
我就是計算機
我曾經(jīng)讀過一篇文章,是調(diào)侃英國人的做事風格的:一個男人去上班,已經(jīng)到單位了,重要的會議也已經(jīng)開始了,他忽然站起來,開車又回家了,到家門口發(fā)現(xiàn)他的老婆還站在家門口等著他,他們接了一個吻,然后男人回頭又上班去了。原來,他早上把吻別老婆的事給忘記了,這事如果沒做好,這一天的工作就可能做不好。我當時看這篇文章的時候禁不住哈哈大笑,覺得一件事情忘就忘了唄,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后來在留學的生活中,我才逐漸領(lǐng)悟到了統(tǒng)籌規(guī)劃和按計劃做事的好處。
留學的時候,因為學習時間緊張,而且自己知道出來不是混飯吃的,如果學不到“武功秘籍”,是無論如何也沒有顏面回家見江東父老的,所以只好拼命學習。這時候,我發(fā)現(xiàn)小時候?qū)W過的一篇叫《統(tǒng)籌方法》的課文特別管用,因為當我把文章中介紹的方法應(yīng)用到實際生活中時,感覺時間果然被充分利用起來了。比如,一邊煮著咖啡,一邊煎著蛋餅,在做兩件事情的間隙還可以再看幾眼書。每天臨睡前,我都會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計劃好。什么事情需要一大早就馬上做,什么事情可以做或可以不做,我心里都十分清楚。接下來,我就像按照程序執(zhí)行指令的計算機,按照計劃表把事情一件件做好。這樣一來,雖然生活中的事情多而雜,但因為有計劃,一切都變得井井有條,我得以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無限的學習中去。
在英國養(yǎng)成的這個習慣讓我的生活忙而不亂。多年后的今天,我依舊身邊不離記事本,遇到事情馬上就列出一個計劃,大到一年的規(guī)劃,小到一次出游的備忘錄。雖然提前做好計劃和準備看起來有點麻煩,但是做事有條不紊的“后遺癥”還是讓我受益匪淺。
我就是我
在我們身邊的有些人看來,生活的意義就是工作、賺錢、買房、存款……拋開社會福利制度不健全的痼疾不談,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人中不會享受生活快樂的居多。與國人一貫的埋頭苦干精神不同,英國人的休閑度假意識很強,每年他們都會規(guī)劃出固定的時間,出去游玩。有的人為了欣賞風光,甚至可以辭掉工作。
我有個英國朋友,學的是建筑,每天的工作就是跟圖紙打交道。后來,他感覺自己如果一生都關(guān)在屋子里做這個工作實在是很不爽,于是就開始考導(dǎo)游證,后來居然成了一名職業(yè)導(dǎo)游。為了愛好而放棄自己的專業(yè),這種事對于有些固守現(xiàn)狀的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
我還有一個朋友,屬于特勤快的那類人,家住大房子,每天都把房子收拾得一塵不染,每次我打電話問她忙什么呢,她都回答:家務(wù)中。把屋子收拾得窗明幾亮是挺賢惠的,但是若這輩子都把時光浪費在家務(wù)事上也是挺郁悶的一件事。我自認為自己的習慣不錯,周末把屋子收拾一次,然后剩下的六天我要么精神抖擻地工作,要么蓬頭垢面地窩在沙發(fā)上看電視或讀小說:讀我的小說,讓家里盡情亂去吧!活著,就要讓每一天都開心。
離開英國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如果遇到有人咨詢出國去哪個國家好的話,我每次都會毫不猶豫地推薦去英國。因為英國的社會、人文和學術(shù)等都對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給我留下了受益一生的“后遺癥”。生活重在過程,過程會帶來成就感、幸福感。在談到出國留學時,我們往往把學知識當成主要任務(wù),但其實那些在過程中留下的生活習慣才是更重要的收獲。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完全用另一種思維、另一種態(tài)度、另一種價值觀和人生觀生活,此時你學到的絕對不僅僅是專業(yè)知識,而更多的是生存能力和生活態(tài)度。
如今,這些所謂的留學“后遺癥”讓我的生活過得條理清晰又自由自在。這才是真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