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聲明一點:我絕不認同國內那種“留學英國不如留學美國,英國文憑不如美國過硬”的說法。我曾兩次遇到過這樣的說法,都被我堅決否掉。英國的大學教育無疑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教育之一,正因為如此,我才指出我在讀大學時發(fā)現(xiàn)的瑕疵,以期它的繼續(xù)完善。

來英前后,我所遇到的最不靠譜的事情,就是學校的注冊中心。這個中心負責學校的錄取工作、學生課程注冊等事宜。
在接到英國某大學發(fā)來的邀請信之后,我們全家去了位于上海的英國簽證中心辦理簽證。過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被拒簽,而拒簽的原因是我的性別和大學提供的信息不符。原來,大學那邊把我的信息寫成了女,因為性別錯誤,導致我們一家全部被拒簽,白白損失了7000多元人民幣。
而在我進入大學讀研之后,同樣是負責學生課程的注冊中心,數次出錯。有一次,我一門課注冊不上,而我的課程導師認為不可能,因為全職學生的課程是自動排進課表的。我去找學校,學校讓我找課程老師寫條子。寫了條子后,他們依然解決不了,讓我把老師叫過去。老師叫過去了,他們還是沒辦法解決。我老師也有些惱怒。再過了一段時間,他們終于請技術人員把問題解決了。但在這中間,來回跑注冊中心,又來回在老師和中心之間跑的過程,的確令人不太愉快。

第二個問題就是語言問題。我們總看到語言要求一定的分數,如雅思6或6.5分。這個分數,是你來英國讀書所要達到的最低要求,但如果你達到了,也并不代表能在課堂上完全聽懂或聽懂一部分。
我曾經遇到過幾名中國學生,語言分數均達到要求,但在入學兩三個月后都想轉專業(yè),主要原因是課堂上聽不懂。聽不懂課的時間一長,他們就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對中國學生來講,除了英語能達到一定要求外,更需要的可能是在真實的英語環(huán)境里多聽多練。如果來英前能在英語環(huán)境中聽課學習一段時間,就不會出現(xiàn)上述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學習方法問題。英國的大學教育體系,和國內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我攻讀的研究生課程,每周只有兩天時間有課。其余時間,都是老師給你布置一定量的閱讀文章或作業(yè),由你自學完成。這不同于國內老師每天按時上課的教育模式,很多留學生起初并不適應。實際上,如果你按照老師的要求去讀書和完成作業(yè),每周都會過的很忙很累。
但更可怕的是,一些中國學生讀不完或甚至就不讀那些指定的文章,完全等著老師在課堂上講。如果是這樣,就會很難理解老師的上課內容。
除了上課,另一個英國大學的教育活動是演講。在學校的信箱里,你會不停地收到郵件,告訴你本班、本中心、本校以及外校舉辦的各種主題演講活動,這些活動會邀請不同的嘉賓前來講課,學生可以有選擇的去聽。這個用來提升學生最有效的學習利器,卻往往被中國學生所忽略。
同時,學校也會舉辦各種培訓班,比如視頻編輯、英語培訓、論文寫作等等。我接觸的一些中國學生參差不齊,有的對培訓班有興趣,有的沒什么興趣。
中國學生還面臨一個難題——論文寫作。英國的論文要求較為嚴格,不允許大段借鑒,更不允許抄襲,論文會被放進電腦中自動檢索。一篇文章輸進檢索系統(tǒng),會出現(xiàn)許許多多的提示,告訴你哪些地方與別人重復了,重復了多少。而通常,一篇3000字的論文,需要你讀完10到15本理論書之后,融入自己的理解與思考進行寫作。這確實難倒了一批來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

第四個問題是中國留學生適應新環(huán)境的問題。因為中英文化體系的差別,再加上中國孩子很少有出國生活學習的經歷,這就造成了中國學生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環(huán)境。
以英國為例,警察局注冊、社區(qū)醫(yī)生注冊、申請乘車優(yōu)惠的學生卡等,都跟國內完全不同。這意味著,學生得好幾個月才能適應英國的生活。而因為英國的研究生學習只有一年時間,有的學生才剛剛適應,就發(fā)現(xiàn)自己快畢業(yè)了,已經進入離開英國的倒計時了。
所以,英國教育很牛,但依然有一些小瑕疵。對中國留學生而言,需要熟悉和掌握的,除了語言,還有兩地的文化差異和教育體系差異。如果有可能,盡量多的了解和接觸英國社會,則會有益于未來在這里的學習。
2016年3月29日23時草于英國倫敦哈羅鎮(zhèn)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