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高考第一天,各地的考生都在為自己的未來進行最后的一搏。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高三學生對國外留學有著強烈的傾向性。高考已不再是學生及其家長的唯一選擇。但是過早開始留學生涯,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益嗎?在申請留學時,有什么需要特別關注的嗎?
是退路還是出路?
對于做出放棄高考直接出國留學的決定,在美國留學的資深大牛認為:“高考像是一個成人儀式,但是成人儀式有很多。大多數人選擇高考作為自己的成人儀式,而我想試試走新的、不同的路。”有這樣想法的優(yōu)秀學生很多。對于很多同學來說,參加高考純粹是為了體驗一把。把高三階段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申請出國上,在大家看來,出國留學不是為了逃避高考,而是為了體驗不同的生活和經歷。
相對于孩子的單純想法,家長的考慮要更多一些。留學存在風險,留學的孩子中有發(fā)展好的,也有發(fā)展不好的,很多家長一直為此糾結。一方面確實是擔心孩子目前的成績可能考不上國內太好的大學;另一方面又覺得國外的教育還是相對好一些,出國留學對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比較有利。
早去早受益?
讓孩子在高中階段就申請出國的家長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在高考前就申請,做高考和留學兩手準備;一類是在高考后才開始申請,一般是由于孩子高考發(fā)揮不理想,不能就讀理想的國內院校。而更早地接受國外教育,會更早受益。比如在人格塑造方面,可能更為有利。
近年來,留學低齡化的趨勢愈加明顯。眾多學生在身心尚未成熟之時就被家長送出國門。他們面對著文化差異巨大的陌生環(huán)境,再加上心理素質不過關、自控能力差,往往容易引發(fā)各類問題。如果學生不善溝通、獨立性較差、依賴父母,那么過早出國可能不利于其身心發(fā)展,也起不到提前融入當地環(huán)境的作用。建議家長可以先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溝通技巧,也可以參加一些留學機構的培訓指導課程,為留學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花錢可以開綠燈?
在申請出國留學時,家長往往有這樣的誤區(qū),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事實上,留學申請主要還是依靠學生高中階段的平時成績、語言成績以及課外活動情況,而不會僅僅因為“出錢多”就開設綠色通道。國外高校在招收學生時,通常會考察學生的平時成績、語言成績、個人成長背景等,部分國家的大學在招生時會參考中國學生的高考成績,總之,都是以學生個人素質為首要標準。如果學生的其它成績都符合要求,僅語言成績暫時不合格,通常可以先就讀預科,待語言成績達標后再正式入讀。
是否出國留學,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講究的是學生的適合度。獨自奔赴海外求學,需要具備獨立面對困難的心理素質。如果孩子尚不具備這種素質,則需要家長有意識地提早引導和培養(yǎng)。此外,海外學校比較認可對某一領域有獨特興趣、并能專注于該領域學習的學生。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只會考試得高分的學生并非外國大學眼中的好學生。所以,若準備出國留學,就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所長所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全面綜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