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新聞報道:花了百萬出國留學的海歸卻被開出了2000的底薪工資。順帶著又把Monash黑了一遍。想想Monash的公關真心累,當年被張紹剛等搞了一波,如今又要躺槍。
這波黑的挺成功的,引起了廣泛關注,好在不是在這兩天,不然肯定被薛之謙的熱度刷下去。
幾百萬換來2千的工資,看似是巨虧。因為就算不出國要拿2千的工資還是很輕松的,那么留學豈不是白投入了?。??不少吃瓜群眾就是這么認為的。認真的調(diào)侃留學是無用的,浪費錢。
不過也有人為留學生辯論。留學難道收獲的只是工資嗎?再說了2千工資的特例就拿來抹黑留學生這也太沒有技術含量了吧?
一些家長和還沒出國的同學開始擔憂這留學的回報問題。海歸到底掉價了嗎?畢業(yè)以后回國是否好就業(yè)?
這個新聞一出來,反響熱烈。畢竟是青春和父母的錢啊,不得不關注一下。不想關注都被人@關注,想當個安靜與世無爭的留學生在這年頭都不容易了。
一算吧這出國成本少說兩年也要準備個五六十萬,如果回國后工資不見漲。那老媽子估計去跳廣場舞再幫你物色相親對象的心情都沒了。
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
無論那個新聞的真假。海歸拿2000底薪的特例是肯定存在的。因為我身邊就遇到過。
這位同學畢業(yè)之后呢,過了倆月我問她就業(yè)情況。她說自己也不知道能勝任什么工作,于是下載了個簡歷模板填一填。然后在招聘網(wǎng)站看到和自己專業(yè)相關的就投。經(jīng)過一段時間幾次面試之后終于有人要了,2千先上吧。她對自己也沒有什么追求。
但這畢竟只是個例,而且當事人也不在乎。
有的是留學生海歸創(chuàng)造非凡戰(zhàn)績的日子。我們拿出來顯擺、反擊有用嗎?
沒用的。那些想黑海歸的人會說成功的那些是特例,不能作為證據(jù)。
一些沒出過國門的人吧,只懂得說留學生出國就是玩啊鬧啊揮霍金錢,然后統(tǒng)一下定義留學生不值錢了!
這我就不同意了。雖然我之前也喜歡娛樂性的自黑一下澳洲留學,說說諸如今年高考不努力,明年澳洲做兄弟的黑話。但只是為了調(diào)侃一下澳洲大學的入學門檻。
的確有一些留學生調(diào)皮愛玩(難道在國內(nèi)他們就會安分嗎?愛玩是出國的錯?),但是大比例的留學生其實是在經(jīng)受著比在國內(nèi)更難的課程的和考試,在利用閑暇的時間去兼職,順便去了解不需要VPN的世界。
但是有人說啊。事實留學生的起薪各方面都降低了,這怎么解釋?
供需關系??!
現(xiàn)在每年留學生海歸高達40多萬,這個數(shù)字近年在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長。這個數(shù)字是2007年的10倍!他們又大多選擇前往國內(nèi)的大城市。
就算是好貨,過多了,市場消化不了,自然降價。
所以殺出重圍的人要比以前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那些好公司每年開放招聘的數(shù)量就不多,在二線城市那些公司的職位更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留學生海歸還要和中國每年畢業(yè)的七八百萬大學生中的精英去競爭這些好崗位。
40多萬人中就是算1%,4千人。別提月薪2000了,找不到工作的都可能有。這數(shù)據(jù)之下,有幾千人拿2000工資也很正常啊。
而且這些年中國大學在世界上的排名也越來越高,中國本土的畢業(yè)生競爭力也在逐漸加強。海歸相比早點勢微,也在情理之中。但不代表海歸弱,薪資問題這是多方面的情況造成的。
QS排行中國區(qū)前10世界排名
我也提些建議。
請不要以提高工資為目的而選擇留學。其實留學的收獲不止在于金錢。
以錢來衡量的話本身留學成本的回本周期就很長。
打個不恰當?shù)谋扔鳎粋€人,假設他海歸后月薪6000,在國內(nèi)不出國的話月薪3000。那么這一年也就多賺個3萬6,就算有增幅,留學多支出的高達幾十萬上百萬費用要回本也得不少時間。
如果只是為了金錢收益,你還真不如去買房。
留學能收獲的,不僅是見識,語言提升、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更微調(diào)你的三觀。其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你學會自立。
第一次做飯、第一次打工、第一次租房……無數(shù)個第一次都是在讀書期間收獲的。
出國、孤獨、學習都是艱難的。三者湊在一起,就是你看到的留學生。
留學生就是愛花錢、開跑車、每天混party?
這些年來被誤解的還不夠深嗎?有時候該認真反擊一下這些沒留學過而yy出來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