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乎上掛起了一陣奇怪的風,叫做:
在這個問題下,中學生回答“實驗中學的人不相信眼淚!”,腦洞大開的人回答“在霍格沃茲讀書的那些年,其實我經(jīng)常想要痛哭一場。”,還有國內(nèi)各大高校的同學帶來的精彩回答。
然而,在這一片總體來說比較不正經(jīng)的氛圍中,有一個群體的回答,仿佛是用眼淚寫的,他們就是留學生,讓我們先來看看其中兩個引發(fā)留學生共鳴的高贊答案。
如果只是用流眼淚來釋放情緒的話...
-
Roberts Hall 面向自然歷史博物館那邊有一個大天臺,下面是鐵路,右邊遠遠的是 cathedral of learning,天空大到晃眼。偶爾有人,往往是默默憑欄抽煙的類型。我不會抽煙,原來常常來憑欄流淚,后來心大了,就改成來憑欄吃飯。風景真的很好,很寬心,但是風有時候很大,所以不推薦作為吃飯場所,很快就涼了。
-
Hunt 二樓進門左拐過去的那一排排書架之間也是默默流淚的好地方。挑一個書架走進去,面朝落地窗坐地上,暖暖和和安安靜靜的流淚半小時。哭累了喝兩口水,順便看看旁邊書架上的書,大部分都是介紹世界各國歷史文化的書,可讀性強,適合撫慰心靈。
-
偏愛廁所的話,挑個大的就行了,不一定非得找地處偏遠、一個人都沒有的。只要不妨礙后來的人上廁所,自己一個小單間,想怎么哭都行。我哭的最頻繁、最安心的地方就是校園各處的廁所了,有時候也能聽到隔壁的姑娘在抽搭(當然希望她只是感冒?。?,偶爾還能看到墻上有前任“哭客”寫下的咆哮。雖然這么說挺欠打,但真的,知道世界上有和你一樣慘的人是會好受些的。
-
如果不是趕緊哭完就得去趕 due,還可以去旁邊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或者后面的 Phipps 植物園,CMU 的學生是免票的,而且平時人也不多。對著花花草草流淚,對著藝術流淚,對著恐龍骨架流淚,都比對著便池流淚要舒暢些。
如果流過淚也沒有覺得舒服些,反而覺得更絕望更無力,那就去和自己信任的人說說話,或者即使不說話,就默默的接收一下愛意也好。現(xiàn)在想一想,每次最絕望的時候,都是“人”在幫我度過難關。而天臺廁所植物園這些,只有在自己真正有能力疏導自身情緒的時候才見效顯著。
不管怎樣,只剩半個月了,要相信此時此刻大家的牙都是往碎里咬的,你不是只有自己~
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有沒有能哭的地方?
想哭就去一趟凌晨四點的 campus point 。
穿一件厚點的外套,趁著夜色的尾聲,走到整個 UCSB 最角落的地方吧。
坐在迎風角尖的峽上,左手是太平洋的浪,右手是掛在 Manzanita 屋檐上、夜晚最后的星。思緒從未像這般和身后的 lagoon 一樣平靜。海岸邊的冷風不大,只能劃疼你露在外面的臉。
黑暗和疼痛可以讓你在這里想很多,想那個人,想那件破事兒,想那個可能無法改變的結局。
Storke Tower 的鐘響了五下。五點了。天該亮了。
這時,你終于能夠分清了天和海的分界。清晨的 Goleta 云層冰冷,看不見將將升上來的太陽。Lagoon 依然平靜,只是被照見了湖上斑斑駁駁的藻類,該腐爛的都已沉入湖底,沒被綠色遮住的水反而清澈。然而坑坑洼洼的湖面反射不全 Ucen 的燈光,也許它本來就是一場大雨結果后的水洼,恰巧幸存活在了世界的低處。
Storke Tower 的鐘響了七下。七點了。收拾收拾去上早八了。
拍拍褲子上的沙,假裝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事實上也確實什么都沒有發(fā)生。你或許忘記了一些,又或許多了一些想哭的理由,但是你一滴眼淚都沒有流。
不過是當你真正想找一個地方好好哭一場的時候,你的心里只剩下一條啞的,滲血的河床。流走的眼淚就在你眼前拍岸,淚水又苦又咸,卻讓很多事情變得有意義。Storke Tower 沉默,白天的一個小時,不像在凌晨時候來得那么快。
如果你問我在 UCSB 有沒有一個能哭的地方,我回答沒有。
在異國他鄉(xiāng),法定成年卻不能買酒的后青春期,能哭的地方只有心里。
從以上兩個答主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來,留學不是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人想象中那樣無比光鮮亮麗。留學生單槍匹馬在異國奮斗的同時,還要承擔學業(yè)、社交、經(jīng)濟、就業(yè)等各方面的壓力,總會有一些想哭的瞬間。
雖然近兩年每年都有超過 50 萬的”新“留學生,“海歸”也占了每年求職市場的一定比重,但是關于留學生群體,大家還是會存在一些刻板印象,比如“外語好家境優(yōu)渥的高端人才“,甚至被以偏概全的貼上”富二代“的標簽。
這些有些盲目無知的“精英化”觀念,使得大家對留學生這個身份更加苛責。甚至是一些留學生的父母,也因為常常表達出“望子成龍”式的過高期望而成為了留學生肩膀上的無形負擔。
當留學生表達出自己的負面情緒時,也沒有得到寬容對待。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那些想讓留學生痛哭的理由,和除了哭應該如何積極應對 mental illness。
“哭什么哭!”
因為“放大預期標簽化”留學生,對外國文化環(huán)境不了解的人可能會對留學生帶有誤解,認為留學生就是到處旅游,閑到可以搞代購。但其實留學生的處境,要比想象得更加艱難,何止有一百種想哭的理由。
陌生環(huán)境下易被邊緣化
雖然在出國前每個準留學生都通過各種渠道盡可能了解信息,為海外留學生活做足準備,但是適應能力再強的同學也會在真實的調(diào)整過程中遇到困難。
很多同學不想向傳聞中那樣“抱團兒”和“扎堆”,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去“Fresher's week”打算結交一些外國朋友,但事實是真實生活中的美國朋友或許像美劇中一樣熱情和友善,卻很難真正得到一段”走心“的友誼。此外,頂尖學府的激烈競爭導致學習氛圍也是獨立而冰冷的。
這不是融入一個小團體,而是要跨過和主流文化的鴻溝,在這樣的陌生環(huán)境中,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卻要經(jīng)歷人生中重要的轉(zhuǎn)折,可想而知在這個過程中多么容易產(chǎn)生無法排遣的寂寞,巨大的孤獨感甚至嚴重到會導致心態(tài)失衡。
學業(yè)壓力超乎想象
眾所周知,美國高校奉行的是“寬進嚴出”的教學理念,幾乎不存在一所畢業(yè)率是 100% 的學校。英國讀碩士的同學更是將所有課程密集的安排在一年之內(nèi)完成,每周大小考不斷,總有讀不完的 reading 寫不完的 paper 和趕不完的 due。每年的這個時候,一些課業(yè)壓力比較大的專業(yè)甚至要為 Final 在圖書館連續(xù)血戰(zhàn)幾個通宵。
而且美國的教育方式也和中國的應試教育有很大不同,要求學生擁有極高的主動性,評分標準中也有很大的比重用來考量學生在作業(yè)中的表現(xiàn)。所以除了考試還會有很多 Project 和 Presentation 要完成,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一些不愿意公開演講和討論的學生來說是很難適應的。
逞強患上“微笑抑郁癥”
醫(yī)學上對于”微笑抑郁“的說明是,為了維護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而刻意掩飾自己的情緒,強顏歡笑。這個現(xiàn)象在留學生群體中體現(xiàn)得更加普遍 ,在孤身求學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留學生都會選擇對遠在國內(nèi)的家長“報喜不報憂”。
因為每一個懂事的孩子都知道,父母對自己經(jīng)歷的一切知之甚少,為了不讓他們擔心,很多時候不允許自己犯錯和落后,只為給所有人一個完美的結果。而在追尋結果的過程中,持續(xù)性的壓力導致壞情緒積攢,當?shù)搅艘欢ǔ潭龋踔習е卤^厭世,身體也會受到焦慮和睡眠問題的影響。
"想哭就哭吧!"
那么,即使調(diào)節(jié)不良情緒,不讓其郁結發(fā)酵就顯得尤為重要。眼淚只是一個很好的宣泄出口,為了不讓自己被壞情緒吞噬,其實能做的還有很多。
尋求外界的幫助
很多學校都會有像 CaPS(全稱為 Counseling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s )之類的類似機構,基本上都會提供免費、匿名且保密的心理咨詢服務,當你感覺不對勁不要硬撐,可以打一個電話預約一個小房間,畢竟醫(yī)保不用白不用,“They are there to help”。
或者去參與線下的社交活動,找小伙伴吐槽,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和異國戀的對象視頻,甚至約 Adivisor 聊一聊都是可以減輕壓力的方式。
保持身體上的健康
即使是在公園里散散步也有助于大腦分泌使人心情愉快的物質(zhì),提高神經(jīng)的可塑性。強迫自己運動,會讓提不起精神的消沉的人重新變得身心都健康起來。
同時飲食和作息也會很大程度上對情緒造成影響,如果不想因為作業(yè)而在禿頭的路上漸行漸遠的話,那么維持良好的作息和健康的飲食,不僅會讓你事半功倍,而且會讓你完成得更加輕松。
自我安慰和放松
一定要理性對待學業(yè),如果最近的一場期末考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得你喘不過氣,那么你可以換一種思維想想看。
這場考試只決定了這門課的部分成績,這門課的總體成績也不會對這學期的 GPA 造成決定性的影響。即便是得到一個不那么優(yōu)異的成績,它對你的學業(yè),甚至之后的畢業(yè)求職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如果你被一門考試折磨得萬念俱灰,要知道其實它對你的人生來說,沒有那么重要。
寫在最后:
想哭就哭,還在意什么地點。一定不要過度壓抑自己的情緒,如果非要選一個能哭的地方的話,那么棕櫚大道的樹洞隨時向你開放。
Keep your chin up.Take it easy , life goes on.
任何問題想要咨詢都可以來提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