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因姑娘,醫(yī)學生、自由撰稿人、簡書推薦作者
讀書、努力的意義,不是為了居高臨下的把別人比下去,而是為了自己以后擁有更多的選擇和自由,也為了日后至少不落到被高門檻擋在門外的尷尬地步。
·01·
刷微博看到這樣一條新聞,出身“二本”學生質(zhì)疑:為什么你們不看我的簡歷?
一位普通二本師范類院校的經(jīng)濟專業(yè)畢業(yè)生自述求職感受:學校好像成為我面對詢問時一道尷尬的傷疤。大學四年,他努力證明自己“不比名校學生差”,有著不錯的實習經(jīng)歷,而大多數(shù)發(fā)出的簡歷都被直接忽略,只因出身普通二本。
作為遲早都要畢業(yè)踏出社會的大學生,看到這則新聞時內(nèi)心是無奈又尷尬的。
其實,求職鄙視鏈這個殘酷的準則一直都存在,一位HR說,“因為每一個篩選環(huán)節(jié)都可能有鄙視鏈,有的人不要非985和211的,有的人不要跨專業(yè)的,你只能服從規(guī)則,否則只能被清理出局。”
社會真的很現(xiàn)實,無論你將簡歷包裝得多么精致豐富,把自己的大學生活描述得多么精彩多樣,都有可能因為畢業(yè)院校那一欄不夠格而被拒之門外。
我寫下了這樣一條評論:考上大學的那一刻,就應該要有幾年后可能會成為“求職鄙視鏈”中被淘汰的其中一個的意料,那也是因為曾經(jīng)的能力不足。
·02·
一個多月前學校有場盛大的招聘會,一個因比賽而認識的大四藥學專業(yè)學姐拿著一沓精心準備好的簡歷,投了很多家公司,她說,“其實我這四年來過得蠻充實的,除了成績能保持前十,創(chuàng)業(yè)、比賽、社會實踐的經(jīng)歷都還不錯呢,同學們都說羨慕我,覺得我只要投最top那幾家醫(yī)藥公司就可以拿到它們的offer了,可我還是準備了很多份簡歷,給自己多幾條后路。”
那時候我才知道,面對求職這場無硝煙的競爭,即使是早已光芒萬丈的人也會缺乏安全感,畢竟生活充滿了各種意外。
前不久再聯(lián)系起學姐,她果然拿到了心儀的offer,還多了很多可以選擇的余地,但她向我吐槽起投簡歷面試那幾天的煎熬,“厭倦了四處撒網(wǎng)般的投簡歷,開始懷疑簡歷上別人所羨慕的成績,但我知道,對于面試官來說,最有價值的暫時都在簡歷上。我特別想告訴他們,我就是某某某,不是簡歷的附帶品??珊芾硇缘南胂耄?strong>如果我沒有豐富的實習和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面試官也看不上我,如果我不是一本的學生,我可能連心儀公司面試的資格都沒有。?真慶幸,自己的實力還不錯。”
想起了龍應臺有段話曾勉勵了我的整個高中時代,“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讀書,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能夠給你快樂。”
時至今日,依然很認同這段話。
選擇權(quán),在這個殘酷的社會,顯得尤為稀少而珍貴。
殘酷之處在于,有些固定的高門檻可能讓很多奮斗了很久的人因一開始所處的環(huán)境而無法跨過。
而讀書、努力的意義,不是為了居高臨下的把別人比下去,而是為了自己以后擁有更多的選擇和自由,也為了日后至少不落到被高門檻擋在門外的尷尬地步。
·03·
我問起一個高三的復讀老同學對二本學生質(zhì)疑的新聞有什么看法。
當年他是全年級都膜拜和公認的理科大神,那年也是廣東省第一次高考使用全國卷,我們還經(jīng)常打趣問他以后讀北大還是清華,可最后他居然考了個跌破眼鏡比第一年還差的成績,只能上一間不太好的二本,讀著會計專業(yè)。
我曾以為這樣的打擊會讓他消沉下去,可上大學后的他反而更加努力了,靠著自己寒暑假做家教來支付昂貴的學費,參加省級大學數(shù)學競賽獲獎,幾乎每門課都上九十分,有時候老師請假還會讓他去給大一的學弟學妹講高數(shù)課,也成了新生們奮斗的榜樣。
他看了新聞,說,“決定報這間大學時,就注定了以后可能會遇到這種尷尬的情況??墒聦嵕褪沁@樣了,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985、211比普通一本要強,普通一本要比二本牛,二本又比三本好,我們當年報志愿的時候也是盡量往好的學校報啊。
可是,比起不看你的簡歷,沒有實力才是最可怕的吧?不看簡歷,是他們帶著有色眼鏡看人。而能力不夠,那就只能怪自己。像評論下面的網(wǎng)友那樣吐槽能有什么用,還不如踏踏實實增強實力。真正的牛逼,應該是足夠讓HR為你而無視所謂的門檻。”
沒有郁郁寡歡,而是認清現(xiàn)實再去努力。
他還是我們以前崇拜的大神,即使去了二本也還是沒丟掉他的光環(huán),反而更顯耀眼。
在知乎看到這樣的話題:學歷真的比能力經(jīng)驗重要嗎?
贊數(shù)最高的回答是:99.9%擔心學歷的人,癥結(jié)不在學歷低,而在能力不足。
既精辟又戳中痛點。
知道不少因本科院校不夠好而被拒之門外的事例,只是相比起來,更令人喪氣的是,你的實力確實不夠。
當HR對你說,不好意思,我們只招985和211時,有沒有想過或許這只是因為你的實力不夠,同時985、211是拒絕你而又無法反駁的托辭?
·04·
看《外科風云》時,特別心疼進修醫(yī)生楚珺,胸外科專家兼帶教醫(yī)生陸晨曦不喜歡她,總是因為背不好病例等小毛病而責備她,護士們也在背后偷偷看不起她,而楚珺卻僅僅以為這是因為自己的本科院校和醫(yī)院不夠好和被誤解的“走后門”而受到的偏見。
直到后來,楚珺把病例背熟卻當眾念出而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負擔,不能一人獨立完成每個住院醫(yī)師都應該掌握的閉式引流,因無意中泄露氣胸病人的隱私而引得病人家屬打鬧投訴,她才知道陸晨曦和護士們對自己的不滿,不是因為出身的學校和醫(yī)院不夠好,而是自身能力自己都難以接受,更無法乞求讓別人認同。
認識到自己不足的楚珺,慢慢加倍努力起來,拒絕了自己喜歡的漫畫出版,她說,“一個廢物經(jīng)過蛻變,最終是可以成為大家都認可的人才。”
在現(xiàn)實的競爭面前,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認清自己而踏實增強實力。
我們過去所處的環(huán)境,不管優(yōu)與劣,都成了身上的一種標簽,或明亮或不起眼。
可很多人忘了,自身的實力才是最強大的標簽。
而我們都希望,大家想起自己最強大的標簽時,是一種點頭肯定的微笑。
·05·
身邊有很多計劃考研的同學,但作為雙非的普通一本學生,我們也一樣焦慮,都曾擔心考研也有門檻的這個問題,很多名校會因為非985非211而把你淘汰掉。
大一那年因為負責學院里的考研平臺而認識不少本科和自己同校卻考研考上很不錯的大學的學長學姐,同一間大學,有人考上北大,有人考上協(xié)和,有人考上首都醫(yī)科大學。
我問過一個北大的學長,是以怎樣的心態(tài)去考研而且是去考北大這樣的學校?
他說,“其實當我下決心之后,只是把自己認為正確且有意義的事情認真盡力去做,其他的沒想太多,更加像一場賭博,都交給命運了。”
為什么他們就沒有因為是非985和非211而被拒之門外呢?
大概是因為他們足夠優(yōu)秀,優(yōu)秀到就算你不是來自985和211的大學也想要錄取你。
在《吐槽大會》聽過一句話,“這個時代,根本沒有懷才不遇,如果你沒紅,是因為你不夠有才華。”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不被肯定,那么極有可能是因為自己的能力暫時不足。
·06·
有時我也在想,幾紙薄薄的簡歷是否就真的就能全面客觀看出一個人的真正能力?
但不可否認,一份真實的簡歷可以反映出你所取得的成績和經(jīng)歷。
我們生活的社會本來就是最具磨煉的大學,無論處于哪個位置,不管怎樣,努力提升自己是永遠不會錯的選擇。
日后我們都會可能遇到不愿看自己簡歷的人,但現(xiàn)在,只有不斷變得更好,不放棄任何一個讓自己更厲害的機會,以后才能更加有底氣去爭取去選擇。
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給命運。
愿我們以后在拿到心儀的offer之后會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嘆:真慶幸,自己的實力還不錯。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