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感慨 英國大學新生家長陪讀成通?。?/h1>
閱讀:17346
分享: 
每年的新生入學,不僅是學生們的大事,也是家長們最忙碌的時候,英國大學新生的家長們與我們國家一般,也有“陪讀”的通??!

金秋十月,又到了英國部分大學新生報到的季節(jié)。別看印象里西方家庭似乎更注意鍛煉子女的獨立自主,但我看愛子心切是全世界不變的道理,因為每年這個時候,坎特伯里(坎特伯里基督大學所在地)這個小城市的各個街巷隨時可見父母帶著稚氣未脫的子女熟悉當?shù)厍闆r。

他們或是專程送子女上大學,或是在第一個周末趕來探望,但少不了帶子女試吃各種餐館,逛街購物,觀光景點。

各種獨立藝人抓住時機用拿手技藝吸引看客,街頭巷尾歡快喧鬧的演奏不絕于耳,美食與手工藝小販也把攤位布置得格外琳瑯誘人拼搶生意。

不知道十七八歲的學生們初次踏上大學之旅是什么感覺,但作為一個旁觀者,我覺得因為熱情慷慨的老爸老媽們的駕臨,似乎圣誕節(jié)都提前到來啦!

新生季期間,家長比學生還忙活似乎是英國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不然最近“是否應(yīng)該親自送孩子上大學報道”這件事就不會成為BBC廣播里的熱門話題。

鑒于近年來從擇校到上大學這件事在英國越來越從“個人選擇”變成為全家參與的“集體項目”,自然社會上也就逐漸有聲音開始提醒這些“溺愛”對大學生的影響。

比如前一陣廣播里就采訪到一位呼吁家長“放手”的女活動家,她也是一位母親,不過,她的女兒上大學她只送到家門口,連去火車站也要女兒自己想辦法解決。

讓我驚訝的是,她特意提出反對家長因擔心子女伙食不好,而定期去學校“探班”甚至變相陪讀的行為(看來這是父母的“通病”呀)!

她的理由也有趣,其邏輯對我們很多國內(nèi)的聽眾來說,都會覺得很熟悉:“我們那一代父母從沒有管過我們啊,剛上大學不會做飯,我們不都是吃方便面過來的,而‘餓’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要主動去學做飯了。如果家長老是無償提供小灶,年輕人永遠學不會照料自己的飲食呀!”

聽著這位英國母親在廣播里高聲力辯“自理能力是要餓出來”的道理,我不由大笑,可見英國也有“虎媽”呀!

英國很多小企業(yè)可是很支持這種“虎”派言論,因為父母越放手,商機就越多。

有的公司幾年前就推出了“綜合生存包裹”,里面按照購買等級的不同,分裝了從文具、速食品到針線盒等各種新生想得到或想不到的生活必需品,以幫助他們度過獨立生活的第一關(guān)。

還有的公司已經(jīng)開始了專門面向大一新生的簡單烹飪培訓(xùn)。

對此,商家的解釋似乎也頗有道理:現(xiàn)代生活這么忙碌,家長本身也未必精通做飯之道,因此,與其依賴家里人,不如倡導(dǎo)大學生將人生獨立課分門別類地“外包”給職業(yè)人士,從一開始就能優(yōu)化高效。看來長大成人這件事現(xiàn)在也比拼起了專業(yè)范兒。

標簽: 大學 社會學院 51offer編輯:lina
更多>>相關(guān)院校

坎特伯里基督大學

所在地區(qū): 英格蘭 所在城市:Canterbury TIMES排名: 114

優(yōu)勢專業(yè):體育科學 通信及傳媒研究 音樂 政治 社會學

3個學生正在申請

免費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