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我的哈佛成功申請之路:有些事難,卻也不難

閱讀:7742
分享: 

今年1月15日,當我其它學校申請材料還沒遞交完的時候,就收到了dream school的拒信。當時打開系統,看到“We regret that we are unable to grant your request for admission.”這句話的時候,我其實連哭都哭不出來。因為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不可能。所有學校的申請結果都是3月份發(fā)布,為什么它會1月份就發(fā)給我拒信。

第二天跟導師說這件事的時候,他愣了半天,最后說的第一句話是:“是不是你的材料too good to be true。”聽完之后我的眼淚就刷刷地流下來止不住,然后一直問自己:為什么我的運氣總是這么差。后來,我跟那個學校的招生主任約了Skype,又給自己所申請的項目的項目主管發(fā)了郵件。前者給我的答復是:我只能告訴你結果,但是不能告訴你為什么;后者根本就沒回復。

1月到3月期間,周圍同學陸陸續(xù)續(xù)收到了面試通知,而我除了一封拒信外什么都沒有。雖然我明白,被任何學校拒或錄都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高低,但那段時間還是會常常自我質疑。

今年3月份的時候,我先后收到了芝加哥大學、哥大、賓大、杜克、哈佛和達特茅斯的錄取,最后選擇去哈佛讀人類發(fā)展心理學。

人生有時就是這么奇妙,有些你認為板上釘釘的事情,最后偏偏不是你的。當你失去這樣東西時,也許是因為上帝覺得你配得上更好的。

【一】、如果有喜歡的事,請放手去做。

去年這會兒,雖說我還執(zhí)著地只想去dream school,但“凡事要有Plan B”這個道理我還是懂。于是,我決定多申幾個學校。畢竟,能去世界上最好的學校讀書,一定是件超幸福的事情。

我學過的心理學相關課程只有一門,而最后選擇申請與心理學相關的專業(yè),也純粹是因為我對心理學感興趣。如此“不靠譜”的想法,讓我對自己的申請始終沒有一點信心。

10月到11月初的時候,不少本來也要申請出國的同學都決定保研了,而我連想申請的具體program都不完全確定、像樣的GRE成績都沒有、還給自己報了個后來才知道毫無作用的GRE Subject考試。每天起床想著擺在面前的爛攤子,我就什么都不想干,越不想干就越拖延,越拖延越焦慮。

轉眼到了APEC放假那幾天,我意識都自己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我跟父母進行了一次長時間的深入對話,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把我所背負的巨大精神壓力全跟他們說明白了。我爸媽雖然也沒給出太多建設性的意見,但我吐槽完畢后感覺心情一下就好了,而且他們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會有人永遠站在自己身后。直到申請末期,他們也一直都是我最忠實的垃圾桶。

后來我一鼓作氣在幾天之內基本確定了最終選校和專業(yè)?,F在想來,幸好我當初堅持了自己那么不靠譜的想法,不然后悔的滋味一定不好受。確定下來后,我列了一張excel表。列完之后,我覺得自己又崩潰了。我一共申請了10所學校。照這樣看來,我大概需要有一個一面墻那么大的顯示屏,才能一眼看出所有學校的申請進展。

這時,我決定試一試印象筆記。事實證明, 我在這點上是明智的。這篇文章里,我會穿插著講講印象筆記是如何幫助我做留學申請的,希望以此幫助大家在這條不怎么好走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印象筆記是一款多功能筆記類應用,信息可在手機和電腦中同步,筆記架構和電腦中的文件夾很類似,但要直觀得多。印象筆記中一層架構為“筆記本組”,相當于“文件夾”;二層結構為“筆記本,相當于“子文件夾”;三層結構為“筆記”,相當于“子文件夾中的文件”。

初期,我將所有與申請相關的筆記都分類整理成了不同的筆記本,然后把這一系列的筆記本歸為了一個名為“申請”的筆記本組。我在申請中使用最頻繁的是“「Application Forms」筆記本”,里面記錄了所有學校的網申情況。

我共申請了10所學校,因此在“「Application Forms」筆記本”中為這每一所學校各建立了一條筆記。其中每條筆記的命名方式均為:學校-Deadline-Submit時間。這樣我只要打開“「Application Forms」筆記本”,便可以很清晰直觀地看到每個學校的網申截止時間,以及我每所學校的申請進度。只需在左側點擊某條筆記,該條筆記便會馬上顯示在右側。相比于放很多word文檔在文件夾中,印象筆記節(jié)省了大量打開關閉文檔的時間。而且一條筆記中可以保存多種類型的文件,比如pdf——這是word文檔做不到的。

【二】、堅持自己,是會有好結果的。

前兩天有學妹跑來問我:“我明年想申請,我下學期繼續(xù)留在學生會有用嗎?”我能理解為什么大家會有這種問題,但說真的,我覺得沒人能給出滿意的答案。就自己而言,我沒做過學生會工作、沒有相關領域知名教授的推薦信、沒參加過海外科研或暑期學校。表面看來我好像還真是不該有學校要,但其實我做了別的自己更喜歡的事情,而且我在這些事情上都盡力了。

我大學前兩年一直在到處辯論,當時一個學姐說過一段話,被我記到現在:“我想辯論對我最重要的意義,就是遇到了一群奇特、詭異的人。這些人大多是有著堅定信念,為自己夢想奮斗的人。他們讓我覺得與周圍人不同也沒有什么不好的,這就是inner security吧。當所有的人都在追求一件事的時候,我會想我為什么要做那件事,那是不是我想要做的。當然,這樣的生活很苦,不過堅持著就習慣了。”

事到如今,我堅信——做你想做的事情,把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最后是會得到你應得的認可的。

這是“「Application Forms」筆記本”中哥大的那一條筆記。本條“「Columbia - Jan 5 (Dec 12 SUBMITTED)」筆記”記錄了我申請哥大的整個過程。一般情況下,我在筆記開頭都會寫下網申地址及用戶名密碼、我要申請的項目介紹的網址和查詢申請狀態(tài)的網址。

我在申請中需要注意的所有細節(jié)和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會隨時記在筆記中。網申徹底結束后,會有一個匯總的pdf文件,我會把這個pdf也保存在同一條筆記中,留作記錄。

【三】要善良,才對得起一路遇到的運氣。

說來挺有意思,在我看來,申請過程中因為要提交各式各樣的材料,所以需要麻煩不少人,也因而成了體驗人性和培養(yǎng)同理心的好時機。再加上那段時間我壓力大到分分鐘都能哭出來,因此對周圍人對我的態(tài)度會比往常敏感很多。明顯體會到,能遇到一些真心愿意幫助自己的人,很難得。

要推薦信的過程我是硬著頭皮干下來的。首先,我怕自己不夠好,老師不愿意給我寫,所以壓根不好意思開口要;其次,最后即便他們同意給我寫了,我還要擔心他們被我煩死,因為每多申一個學校我就要催他們一次。我從心底里感激每一個推薦人,因為我知道這是一件麻煩的事情,而沒有他們,我的申請根本就不會完成。

對于其中一個老師,我一度非常擔心他會把我寫得很差,因為他是個太嚴厲的人,而且實事求是來講他有太多比我優(yōu)秀得多的學生。但最后從結果來看,他應該是沒有。因為見不到他,結果出來后,我給他發(fā)了郵件。他很快就給我回了封長長的郵件,最后說:“Please do not be too modest. You are a very good debater. You just need to be more confident and allow yourself to be a fiercer person. You will do well in Harvard because it values people who are sincere, hardworking and selfless.”

委屈的經歷自然也不少。由于我的成績單有些問題,我光跑學校教務處就跑了不下5次,可偏偏那個負責老師態(tài)度特別差,每次都要高八度跟我講話,而且永遠愛答不理,最后再瞪我?guī)籽?。她當時的一舉一動,其實都被我看在眼里。但出于尊重,我每次還都要忍住想頂回去的強烈沖動,再和顏悅色地講下一句話。那時我就在想:如果她是我,會怎么想?我默默下決心,自己以后一定要對周圍的人都特別好,不讓別人也受到這樣的委屈。

下邊左側是“「成績單寄送」筆記”在Windows客戶端中的顯示狀態(tài),右側是“「成績單寄送」筆記”在手機上的顯示狀態(tài)。記錄成績單寄送信息時,我需要把學校網站中所顯示的地址復制粘貼到筆記中,因此用電腦客戶端最高效。但是在郵局寄送成績單時,一定是帶著手機最方便。印象筆記的在所有設備間同步帳戶內容的功能,可以讓我隨時隨地查看用任何設備寫在自己帳戶中的信息。

【四】不到最后一刻,千萬不要放棄。

我在杜克和達特茅斯兩個學校所申請的專業(yè)都是Master of Arts in Liberal Studies,這個專業(yè)的特殊之處在于允許申請者按照興趣自由選課,甚至是本科課程,且申請者全部需要參加面試。

開頭說過我在1月到3月期間,沒收到面試通知,是把這兩所學校排除在外的。因為這兩所學校要求所有人都面試,但其它學校是只有通過了初步篩選,才會通知面試。于是那會兒我以為,自己在第一輪就被所有學校刷下去了。申請結果出來后,我才逐漸知道,很多研究生項目確實是不需要面試的,而且收到面試與否和你是否進入第二輪沒有必然聯系。

我為面試專門建立了一個“「Interview」筆記本”,里面有三條筆記,第一條里面寫了需要面試的學校、時間、對方Skype用戶名和面試老師的名字。由于面試都是提前一兩周通知的,所以為了防止忘記,我還在筆記里設置了時間提醒。說到這,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當小秘通知你面試時間時,請一定要及時禮貌地回復郵件,這會給對方留下極好的初步印象。

杜克面試的時候,是兩個老師同時面試的我。那天晚上Skype一直在卡,后來我們從視頻換成了音頻,仍舊解決不了問題。最后,原定半小時的面試被拖到了快50分鐘,而且效果很差。結束后,我想,又一個學校沒戲了。但最后還是收到了杜克的offer。這說明,只要你能在面試中展現真實的自己,這些客觀偶然因素是不會影響面試官的判斷的。

【五】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3月份的時候,申請結果陸陸續(xù)續(xù)出來了。為了方便之后確定學校,我在“申請”的筆記本組中又建立了“「Admission Decision」筆記本”,把每個學校發(fā)的有關錄取結果的郵件都保存了下來。 點擊印象筆記電腦客戶端菜單欄的“工具 > 帳戶信息> 發(fā)送筆記至:便可看到自己的印象筆記私有郵箱。把任意電子郵件轉發(fā)至自己的印象筆記私有郵箱,即可保存該郵件至自己的印象筆記帳戶。

到現在,我的申請徹底結束了。

申請所要提交的材料看似普通,實則匯聚了太多信息。從Personal Statement中的思想和語言、到網申里有沒有拼寫錯誤、再到你的每一個硬件條件。這一切加在一起,足以立體展現出申請者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而至于申請這件事,現在以過來人的身份回憶,根本沒有自己當初想象的那么恐怖。對于和去年的我一樣對未來抱有不確定的申請者,送給你們一句我很喜歡的話:

“人生的可能是多方面的,你要相信一個優(yōu)秀的人不論選擇哪一條路都是優(yōu)秀的。你的努力會最終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甚至一個在你的目的地更前方的遠方。就算沒有達到,你的人生也不會因為一次嘗試沒有達到就毀于一旦。跌倒是為了更好地在前方擁抱等待著你的夢想。”

在我的故事里,那個dream school就是我的“目的地”,而哈佛就是“我的目的地更前方的遠方”。是個陰差陽錯,但又未嘗不是更好的結果?

更多>>相關院校

哈佛大學

所在地區(qū): 馬薩諸塞州 所在城市:Cambridge USNEWS排名: 2

2個學生正在申請

免費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