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來襲!教你一次性解決GAP硬傷

閱讀:13755 來源:轉載
分享: 

地球人都知道GPA(GradePoint Average)也就是平均成績點數,是在留學申請中一個超級重要的考察指標。尤其在申請名校時,無論像是英美這類的老牌留學目的地,還是后起新秀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其中一條最基本的要求就是GPA不低于3.0. GPA不低于3.0 .GPA不低于3.0.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而就美國而言,按照USNEWS排名列出的學校名單中,排在TOP50大學錄取的學生GPA更是在3.7以上,TOP50到TOP100大學錄取的學生GPA一般也在3.5以上….因此,GPA高分就成了每個小留們的最大愿望。

Unfortunately,理想永遠很豐滿,現實總是太骨感. 學霸牛人畢竟是留學大軍中的少數派,大多數“凡人”還是一樣在為小數點后的那幾位苦苦掙扎。但是,GPA分數低不可怕,這不是你放棄沖擊名校的理由,還可以通過下面的方法來一場華麗的逆襲

千萬種算法總有一種適合你

或許很多小伙伴們都是一樣,對自己的專業(yè)課程傾注了滿滿熱情,已至于冷落了那些不得不修的公共課程,也因為這樣就導致了考試分數的慘不忍睹,坑苦了GPA整體水平一大截。這種情況你就可以計算出專業(yè)課程成績的GPA,并在面試或者個人陳述中加以強調。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可以讓你的整體GPA在一個限定的前提下,同時也可讓招生官知道,對于自己所熱愛的專業(yè),還是有能力取得好成績的。

還有一種“慢熱型”的小伙伴,他們需要一些時間去適應找感覺,或許在剛入學的前兩年都處于對什么都感興趣,廣撒網找感覺的階段,等到第三年,他們找到了真愛,就開始認真收斂,在學術上做出成績有所突破。如果你就是這樣的,那綜合GPA并沒有真實反映你的實力,你的學術GPA也不能說明問題,可以考慮分段計算GPA,并突出走勢變化,同時在陳述時主要說明這一觀點:經過摸索和適應,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學會了更好的管理自己。

學術研究或實習經歷:放大放大,再放大

如果你有優(yōu)秀的學術研究或實習經歷,那么在低GPA的背景下,你需要強調你的學術能力,平時所參加的一些學術研究可以放大其中的閃光點作為申請的有利條件,例如參加了某領域的項目研究或者論文發(fā)表,要讓審核委員看到你是具有學術潛力、適合做研究的。而美國人也非??粗毓ぷ鹘洑v,沒有工作經歷也可以突出自己的實習經歷,這些都能表明你在積極參與實踐,實踐經驗也是能打動美國院校的重要亮點之一。

Get臉熟套辭新技能

套辭是什么?相信很多留美小小伙伴們已經十分熟悉,他指的是在申請之前提前聯系教授進行溝通自己的基本條件和研究方向,從而看研究點是否匹配以及教授是否愿意接受你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前期套辭是美國研究生申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加分環(huán)節(jié),沒有華麗的GPA分數,這不失為讓你在千百萬申請大軍中脫穎而出的有效途徑。

標簽: 留學指南 留學GPA 51offer編輯:A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