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英國人聊天話題從哪里來?聽聽留學前輩的心得

閱讀:48244 來源:HelloUK
分享: 
去英國留學,跟朋友聊天的時候如何開啟話題?聽聽這位留學前輩怎么說。

到了異國生活遇到新朋友,就算在國內有多能聊多搞笑,開啟話題能用上的材料,就算是只聊自己的故事,也都要重新re稿(我最愛的馬路三寶梗因為無法押韻,聽起來就整個掉漆了;無數鄉(xiāng)民梗也都要重新篩選),然而聊天是如此隨機的事,題材怎可能說來就來,所以平日的累積就很重要了。

文化差異類

人在異地,文化差異是最容易應用的主題。這類話題的好處是可以用在不同人的身上,不受時間限制,如果使用過的故事第一次嘗試后效果不錯,不妨記下話題,把不通順的地方重新整理過,下次遇到相似狀況,就可以再次使用。在此分享兩個我曾經用過,每次效果都不錯的話題:

1. 電腦鍵盤

談到使用電腦,便聊起我們因為使用中文,所以需要學習中文輸入法,才能順利使用電腦,其中又分為拼音系統(tǒng)跟筆畫系統(tǒng),造成很多人在產業(yè)轉型之際產生斷層,無法在文書電子化的浪潮中生存。有次一位英國朋友想惡作劇,偷改我的ipad密碼,看到注音鍵盤就宣告放棄,我跟他說如果你無意中亂按切換成其他輸入法,我也是會傻住的。

2. 名字

因為我并沒有另取英文名,在英國都使用中文名,除了解釋字義、發(fā)音教學,由于我家是用族譜排名,又多了一點故事可以說。另外,在讀碩士時,認識一位上海女孩,也只用中文名在英國走跳,偏偏她的名字英國人不太會發(fā)音,因此每次一起出游我們都在期待,不知道這次又會聽到什么創(chuàng)新的發(fā)音,后來則成為我的中文名字系列題材。

時事類

把Google的英國新聞(中文跟英文)、或是自己習慣使用的新聞網頁(我放的是The Huffington Post)放在工具列上,有空就點開看看,遇到有興趣的新聞,把相關人物弄清楚,聊天時可以拋出這些新聞問問當地人意見,或是以外國人的角度提問。

其次是從次文化切入,最直接的就是看電視,英國主要電視頻道都能從網路收看,像是BBC iPlayer、ITV Hub、All 4。烹飪節(jié)目、紀錄片、歷史節(jié)目、運動賽事、政治趣聞,挑幾個自己熟悉的主題,有機會可以拋出主題,分享自己的看法。

建筑地理類

以當地歷史、建筑為主的話題。除了閱讀當地報紙之外,我很喜歡Amberley Publishing出版的Through Time系列書籍,文字與照片比例適中,可當做輕松小品來讀,書中的照片是以當地主要建筑的今昔對比照為主,有助于了解當地歷史跟發(fā)展。至于學校的校園、政策、設施,當然也都是可以穿插的話題。

勤勞點多看多讀,話題便能慢慢累積,如果真的找不到話題,就放大絕聊天氣,保證可以找到開啟對話所需要的認同感。

標簽: 留學經驗分享 51offer編輯:A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