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國外的社交習俗和中國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其實在課堂上也有很好的體現(xiàn)。給大家分享了一些美國課堂中的“潛規(guī)則”,同學們先了解一下。
對老師的稱呼
學校稱呼老師最安全的方法是用“教授”(professor)。
若知道老師的姓,亦可稱呼為某某教授,但不要稱老師為(Sir),尤其是對女老師,因為她們可能會在意。也不要隨便直呼老師的名字,除非老師告訴學生可以這么做。
老師的授課方式
1.演講(Lecture)---老師講學生聽。
2.研討(Seminar)---學生先自行看書或做完功課后,再到課堂上和老師討論,多為小組方式。
在美國念書有許多作業(yè)(assignment),幾乎每堂課都有,有的老師也許一開始就告訴你這學期每堂課的進度和作業(yè),有的則可能隨堂才講。如果選課時便知道要用那些課本,可先去書店買,但要保留收據(jù)并詢問店員是否可退書,因為老師上課后可能會改變教材,而學生聽課后若覺得太簡單、太難、或太枯燥,也可能會退選,這時便需要退書,用過的書(used book)是不能退的,所以剛開始不要隨便在書上寫名字,劃線,及做任何記號。
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事項
一、該做的
1.盡量早幾分鐘進教室。如果遲到,由于教室多半只有一扇門,應該輕輕進入后就近找位子坐下。若老師看你,可輕聲說“對不起”,一切不打擾旁人為原則,但不要因為遲到就不去上課,遲到仍比缺課來得好。
2.一般說來,學生可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坐位,但建議外籍學生(foreign student)盡量坐在當?shù)貙W生旁邊,先自我介紹一番,以便打開話匣交朋友。
3.自我介紹時應特別說清楚自己的姓名。美國人多半記不清拼音式的中文名字,所以事先取個西方名字當別名(middle name),可減少許多麻煩。至于姓氏,可慢慢念并將字母拼出來,以方便他人記清楚。
4.多發(fā)問,讓老師覺得你有參與感,知道你的存在,千萬不要怕自己英文不好而不開口,也不要怕自己的意見有錯而不問,問錯總比不開口而一直錯下去好。欲表達自己的意見時,可用詢問的語氣征詢老師同意,以示禮貌。
5.最好在上課前或下課后才去洗手間。如果要在上課時去,不必舉手征求老師同意,只要靜靜地走再靜靜的回就可以了。
二、不應該做的
1.打哈欠及打瞌睡。
2.和別人說話。
3.吃東西(如果想喝飲料提神,最好看到有其它同學這樣做時才做)。
4.嚼口香糖。
5.看其它書。
此外,如果想在課堂上錄音,最好征求老師同意。通常老師在學校都會有固定的辦公時間(office hour),每周約二至三小時,學生應盡量利用這些時間去找老師說話,問問題,好讓老師認識自己。
寫作時不可抄襲,引用他人的文章、句子時,一定要加注說明或加上冒號,報告的格式可參考一般指導手冊,最后若能請一位美國朋友或英文較好的人幫你讀一遍則更理想。
考試的型式有很多種,除了期末考(final exam),期中考(mid-term exam)之外,還有隨堂考(drop quiz),題型可能有復選、簡答、申論等,考試時千萬不要作弊,否則有被逐出校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