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辦主任對于一個年級的招生數(shù)據(jù),或者說是招生的決定權其實是沒有發(fā)言權的,真正對招生有話語權的是資深的招生官和主要的教職員工。
多數(shù)情況下,不論我作為一名在西北大學梅迪爾新聞學院的招生官,還是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或者說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負責學生錄取工作的副院長,我都可以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話:你的工作一定很簡單。我的學生,同事,甚至是我的家人和朋友也經(jīng)常會說:“哇,Don,你去全世界旅游,見申請者并且錄取他們。你做的都是讓別人開心的事情,我真希望我的工作可以跟你的一樣有趣”。有機會幫助研究生院篩選學生固然是一件很值得稱贊的事情,這個領域也有一些小細節(jié)需要申請者了解一下。
首先,在申請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面前,院長就是學校的代表。以我的經(jīng)驗看來,招生辦人員主要致力于銷售和市場。他們完全有責任說服一定數(shù)量的被錄取的學生去他們學校讀書。
不要掉進研究生院給你編織的那些神話
要達到預期的招生目標給招生官的壓力就是“幾乎不犯任何的錯誤”。預算,設施以及全體人事方面都是基于錄取人數(shù)的多少來確定的。如果招太多的學生,學校的設施和人員分配就會有壓力。據(jù)悉,對于學校來說,也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居住空間,雇傭更多的老師滿足課堂的需要。如果學生太少,學校的預算和老師的工作將會面臨危險。招生目標不僅僅是一個大概的數(shù)字,通常還需要考慮一些次目標,比如:女生的數(shù)量是多少,男生數(shù)量是多少,本土學生是多少,國際生是多少,少數(shù)名族的學生又是多少等等。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每一年主要的壓力會集中在班級的人數(shù)和人員的組成上。因為招生目標通常都是獨立進行的,所以大多數(shù)情況下,招生辦的院長對于錄取目標是沒有發(fā)言權的,是否錄取基本都是由資深的招生官和主要的教職人員決定的。
仔細研究這個清單,決定研究生院校申請
招生目標每年都會發(fā)生變化。舉例來說,某一年總共的招生人數(shù)是550個;下一年可能會增長到600。某一年招30%的女生,那么下一年可能會增加到40%。通常情況是, 設置招生目標的時候, 招生季節(jié)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但是,學校沒有時間提前通知當年的招生市場并且開展對外宣傳。我們知道自己說出的YES可以讓申請人感到開心,但是我卻不能這么做?;趯W校的聲譽或者項目,以及就業(yè)需求的波動,申請研究生的人真的比我們預計招生的人數(shù)多很多。
了解研究生學習和本科學習的差別
這一點就意味著我們每年會拒絕一些優(yōu)秀的申請者。在我做招生管理期間,我覺得每年感覺最心痛的工作就是告訴那些非常優(yōu)秀的申請者我們不能錄取他們。作為院長,我真的不想這么去做。但是作為學校的校方代表,我不得不在需要的時候及時挺身而出,也就是說每一天,每一年我都會心痛一段時間。當申請人和家長與招生辦公室取得聯(lián)系的時候,他們不關心招生委員們的心情如何,只是希望自己的問題可以得到及時的解答。所以我們跟他們的每一次交流都要暗示出讓申請人繼續(xù)或者放棄申請的意思。
最后,院長會對每一批新生入學者一如既往的友好。一旦一批學生順利錄取,我們的桌子會被清理干凈。
但是緊接著,下一批的錄取工作又開始了。所以這個時候,前一年工作的成就感很快會被拋之腦后。其實,做一個招生官,和一個專業(yè)的體育教練或者管理人員有非常大的相似之處。如果遇到很糟糕的錄取年份,招生辦院長的工作很可能也會亮起紅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