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女教授家打工的日子
(一)找到工作會讓我有一種成就感
2013年,在南昆讀書期間還打了工;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澳洲女教授家打工的日子。這之前,我曾在3家打過工,前3家全是華人。這4家中,最短的時間是2、3天,最長就是這個澳洲家庭,4個月。
來澳后,我很希望自己有一份工作,我打工不為別的,只為體會自己的一種社會價值。能夠在這樣一個國際聞名的大城市找到一份工作,讓我有點兒成就感,說明我屬于這個社會鏈條中的一個螺絲釘,說明我可以被這個社會所需要。如果在國內(nèi),我是不可能打工的。但到了澳洲,是大氣候所致,我愿意在社會中尋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不在意掙錢多少,只是覺得打工比在家中呆著強,既開拓視野,又增加家庭收入,我喜歡用我汗水換來的錢讓家中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這家女主人是悉尼一所大學(xué)的教授,高高的個子,苗條的身材,會說中文,她的博士論文就是《關(guān)于中國文化》?,F(xiàn)在她正在攻第2個博士學(xué)位:心理學(xué),是澳洲的高級知識分子。她有2個可愛孩子,10歲的女兒和7歲的兒子,還有一個厚道的老公。她老公個子也很高,很帥氣。
她家打工的時間是12am-6pm。6小時。一周3天,主要做清潔、接孩子放學(xué)和做晚餐。因為這家孩子的好朋友是中國孩子,自從在中國家庭吃了一頓餃子之后,2個孩子整天嚷著要吃餃子,所以女主人下決心請中國人來家中做工。工錢是1小時10元。女主人說,“我的錢不多,你的工錢是1小時10澳元,不知你是否同意?”我同意了。我覺得我這個年齡的人能找份工作不容易,只要有工作,我就很開心。再說,像我這樣英語水平的人,很難遇到澳洲人家,因為澳洲女主人絕大多數(shù)都比較隨和、大方,尊重對方。
(二)最愛吃的是中國餃子
這家給我的第一個感覺是2個孩子太喜歡吃餃子了,其程度甚至超過中國人,當(dāng)他們知道第2天晚餐吃餃子時,都會快樂地伸出雙臂歡呼。我看到冰箱里有元蔥,本想做元蔥餡餃子,但我還是問了一下孩子,“你們喜歡的餃子是什么餡?牛肉、豬肉、羊肉?青菜是白菜?元蔥?芹菜?”女孩子說,是豬肉,還說了一個單詞,分析是說青菜,但我聽不懂,我便拿出紙筆,讓女孩寫下這個單詞。回家后,打開電腦翻譯,才知道是韭菜。我暗暗舒了一口氣。多虧問了一句,要不然作了元蔥餡餃子,孩子們一定會失望。于是我上街買了韭菜。打掃完衛(wèi)生之后,去校車點接孩子,孩子到家后,我開始做了餃子。2個孩子興奮極了,因為終于可以吃到餃子了。男孩子甚至站到廚房,和我一起做面團,弄得身上沾了不少面粉。
餃子出鍋了,2個孩子高興地喊起來,我盛在盤子里,他倆快速吃餃子。餃子很熱,2個孩子邊吃邊張開嘴吐出熱氣,發(fā)出“哈哧哈哧”的聲音,女教授開心地說,“慢點兒吃。”2個孩子邊吃邊說,“慢不了。”家庭洋溢著快樂的氣氛。
從此,每周都會包一次餃子。這一天,是2個孩子最開心的一天。后來,他們再次去華人鄰居家吃餃子,竟然吃了很少,回家告訴媽媽說,“他家的餃子沒有天涯包的餃子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