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我孤身一人來到墨爾本這個陌生的城市,開始了我的博士留學生活。最初的新奇過后,是緊張和充滿壓力的學習和工作。這里與國內完全不同的研究和學習環(huán)境,使我這個原來在國內自以為已經“入門”的研究生一時間感到有些無所適從。
沒有手把手的指導,沒有詳細的研究計劃,沒有熱鬧的研究組,一切似乎只能靠自己。通過與導師和有經驗的學長交流溝通,我很快意識到獨立研究的重要性。從確立研究課題,閱讀參考文獻,到提出新的理論體系,再到設計算法,最后通過實驗證明其有效性,一步一步走過來,經歷了很多挫折,也走過不少彎路,我終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獨立研究方法。
可以說,這是一個適應國外學習環(huán)境的過程,對我來說也是最為艱苦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調整工作方法后,很快我就取得了一些成績,包括在頂級國際學術期刊和頂級國際會議上連續(xù)發(fā)表數篇論文。然而不久我又發(fā)現,信息科學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其中各領域間呈現出越來越多的交叉現象,僅僅依靠個人的知識體系往往很難完成較大型的研究目標,這時就凸顯出合作的重要。于是,我又開始學習如何與其他的研究者建立合作關系。從開始的維多利亞大學內部尋找志同道合的研究者,到后來與其他澳洲大學以及國外的研究者建立聯(lián)系,我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個研究網絡。這個網絡里既有和我一樣的年輕研究者,也有經驗豐富的教授、專家。與他們的交流使我眼界大開,有效地拓寬了思路。與此同時,通過與他人合作,我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改進,論文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了提高。如今,我已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fā)表7篇論文,各類學術會議上發(fā)表10篇論文,其中包括在本領域最頂級的期刊和會議,論文被引用已達77次。這些成績,為我贏得了學院頒發(fā)的“HDR Best Achiever”獎項。
回顧2年多的留學生活,我感到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知識的方法,而核心是創(chuàng)新的方法。想起當年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已經是個“研究者”,不禁失笑。樂觀一點,現在,我大概才算“入門”了吧。
目前,我的博士論文已經提交,比預定的3年時間提前了半年。預計很快將會獲得博士學位。雖然已有多位教授希望我能留在澳洲繼續(xù)做博士后研究,但我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盡早回國工作,為祖國的信息技術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次獲獎也為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向國內高校介紹自己的機會,希望能夠盡快在國內大學找到適合我的崗位,真正實踐“學成歸國”。
作為一名自費留學生,雖然此刻遠離祖國,但是卻時時受到祖國的關注和愛護,祖國從來就沒有忘記我們,而是把我們視為寶貴的財富。僅以我個人的經歷來說,我曾經參加了由《神州學人》舉辦的2007 海外高層次人才網絡招聘會。這樣的活動給我提供了與國內高校進行面對面交流的絕好機會,為我這樣的留學生學成歸國鋪平了道路。
這次獲得“國家優(yōu)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使我備受鼓舞。我感到這是一個新的起點,它將激勵我在以后的學習研究道路上刻苦鉆研,力爭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為祖國的經濟發(fā)展和科技騰飛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