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的酒吧文化和獨立音樂一瞥

閱讀:23842
分享: 

做為南半球的文化中心, 墨爾本始終不遺余力的向人們展現(xiàn)出它的深邃典雅并且多元化的人文風(fēng)采。 現(xiàn)在是我在澳洲度過的第15個月。 慵懶的周末則全部交給了墨爾本的各種酒吧和演出…于是就有欲望將這兩個月的饕餮簡要紀(jì)錄下來:

墨爾本的酒吧文化就像太平洋一樣深不可測, 也像Caulton Drought一樣濃香醇美(Victoria Bitter太難喝了…這里還是用昆士蘭產(chǎn)的Caulton Drought作比喻…)。 打開google,搜索Melbourne gig guide, melbourne bar guide, 則可以找到好幾頁的網(wǎng)站都是關(guān)于墨爾本的酒吧,演出,events,clubbing等等的索引網(wǎng)站。 涵蓋世界各地各種風(fēng)格各種文化, 幾乎每周每天都有各種主題活動, 各種演出。 這里的獨立音樂圈也是和當(dāng)?shù)氐木瓢晌幕噍o相成,互相孕育。 酒吧是獨立音樂滋生發(fā)展的溫床, 獨立音樂則給予了每個酒吧獨特的生命力和文化詮釋。

以下列舉一下這些天來去過的具有代表性的酒吧和樂隊。

Inflation: 重型音樂的圣地! 坐落在King St. King St是墨爾本的紅燈區(qū), 這個酒吧附近有兩個gentlemen house. 這里經(jīng)常會舉辦重型的演出。 每當(dāng)周末從Inflation的門前走過, 就能聽到里面電吉他的轟鳴和雙底鼓的狂飆。 我做為金屬偏執(zhí)狂, 自然第一個感興趣的就是這個酒吧了。 第一次去的時候沒有記住樂隊的名字, 那次是一個Adelaide的比較有名的死亡金屬團(tuán)來演出, 我和幾個朋友去看。 門票10塊一位。 看門的是幾個金屬打扮的長發(fā)大叔, 看我們幾個完全不是金屬打扮, 就問我們是不是第一次看金屬,我們說是, 于是他只收我們每個人2塊錢…就讓我們進(jìn)去了……我于是感慨…原來世界各地, 包括西方國家,金屬也是小圈子啊…這么渴望公眾關(guān)注……? 樂隊的水平?jīng)]的說, 技術(shù)和編曲都很優(yōu)秀, 主唱嗓子也很純正。 鼓手的技術(shù)很牛。 由于同去的幾個朋友貌似不是很感興趣, 呆了一會就走了。

后來又去了幾次這個bar, 每周末這個bar和樓上的bar一起辦一個系列活動, 請的都是Indie的樂隊。 大多是后朋克, 類似于The cure之類的風(fēng)格。 幾個代表性的樂隊:

Saint James, 一個小鍵盤加電子樂設(shè)備,一個bass, 一個吉他, 一個鼓手。 現(xiàn)場很有喜感, 很hilarious, 樂手的舞臺形象非常的歡天喜地, 還不停的在臺上倒立, 都跟小丑一樣, 看著就想笑。 曲風(fēng)也很電子化, 速度很快, 編曲很優(yōu)秀。

The last Dinosour: 一個來自布里斯班的樂隊。 鼓手和主唱是日本人, 也許是澳日混血吧。 編曲非常成熟! 而且由于他們之前演的那個樂隊奇糙無比!唱歌嚴(yán)重跑調(diào), 對比之下這個樂隊讓觀眾很high

還有一個樂隊不記得叫什么名字, 就是三個人, 貌似吉他手和bass手是兄弟倆, 一副英國小白臉打扮, 歌一般,但是可能長的小白臉特別受鬼妹們的歡迎吧。 他們演的時候大批的鬼妹都來捧場, 貌似非常受歡迎狀。 而我既對他們的音樂感觸不深, 也對長成這樣的英國小白臉沒什么好感……所以就很無語了

這里要提的是朋克果然比金屬商業(yè)化做的好啊, 朋克音樂很有喜感, 而且有帥哥, 不吵, 色相十足于是深得大眾喜愛。于是Inflation的朋克演出的規(guī)矩是, 你必須要說出當(dāng)晚演出的至少一個樂隊的名字, 否則的話門票加五塊錢!? 而金屬則恰恰相反, 看我們不像是看過金屬的人, 立刻打2折! 就差免費讓我們進(jìn)去了……看來世界各地的金屬都不好混啊。 向全世界桀驁不馴的金屬戰(zhàn)士們致敬!

Dizzy's Jazz Club: 座落在richmond. 這個酒吧自稱是墨爾本最高水平的爵士樂吧! 平時都是水平很高的樂手自由jam, 一到周末則邀請澳洲各地或者國際上比較知名的爵士樂手來演出。 我們?nèi)サ哪翘焓且粋€84歲的老頭Gil Ashkey和Roger Clark四重奏合作。 那個老頭是一個小號手, 84歲了, 走路都走不穩(wěn), 但是吹起號來則顯得活力十足。 幾個樂手的水平自然是沒的說。而且樂手的功力基本上和年齡成正比, 和腦袋上的白發(fā)成正比。 功力最淺的是那個鋼琴手了, 鼓手是一個白人女子, 也沒有白發(fā), 但是打的味道還不錯。 幾個小號手則是最張揚的。 我對爵士樂處于剛剛?cè)腴T階段, 他們演奏的流派就不好說了, 基本上以小號的即興音階為主, 和弦變化不是很多。 那個老頭每演奏完一首歌就向觀眾發(fā)表一通人生感慨, 諸如" spend your cash! enjoy your life!" 嘰里咕嚕一通, 大意則是"人生得意需盡歡"之類的內(nèi)容。 觀眾跟著一起附和著。 觀眾里面有一半以上都是老人或者四五十歲的中年人, 很少有年輕人。 估計我和我的朋友就算那天最年輕的了吧。 這個酒吧的爵士樂水平?jīng)]的說, 配置也是很純正, 前排都是預(yù)留的座位, 訂座位的大都是老年人, 估計是資深fans, 舞臺一側(cè)是一排單排的座位, 門口還有幾個圓桌。 提供少量西餐, 不提供軟飲, 只提供酒。 大概人們認(rèn)為爵士樂歷來都是與酒共生的吧

Matt Walters和Angie Hart.?民謠之風(fēng)!? 我是在逛墨爾本的樂隊論壇的時候無意中翻到了Matt Walters的myspace, 于是立刻被這個憂郁男子的安靜深沉的民謠所吸引。 這個人就一把木吉他,一個人自彈自唱, 歌曲很有味道! 于是怨念了很久看他的演出, 正好趕上他七月份要錄專輯, 沒有演出, 到了8月底終于趕上了有他的演出, 而且他是做為暖場出場, 主角是一個女歌手Angie Hart. 這個Angie hart早年曾經(jīng)組過一個流行搖滾樂團(tuán), 做為主唱, 他們的唱片在澳洲賣出了100萬張! 后來Angie Hart單飛, 開始一個人作曲編曲來玩民謠。 這次演出的場地坐落在Northcote, 叫做一個什么social club, 這次次的場地是一個很大的多功能廳, 是專門做演出用的, 沒有酒吧那種桌子和吧臺。 有一個舞臺,人們都坐在地上。 第一個上臺的是兩個女孩, 名字不記得, 一個鍵盤一把吉他, 嗓子很好歌曲很好聽。 第二個上臺的叫做Modulater Louge, 又是兩個女子, 一副英倫打扮, 兩把吉他, 他們的歌節(jié)奏性更強一些, 和聲有很多, 曲風(fēng)明顯收到Cranberries影響。 效果很不錯。? 第三個上場的就是Matt Walters. 看到真人, 感覺他比myspace上面的照片顯得要高大, 要黑, 胡子要多…… 歌曲的效果也不入myspace上面的效果好, 但是也足夠好了。 最后上場的是Angie Hart, 她不彈吉他, 而是一個跟豬頭一樣的男人給他用吉他伴奏。 觀眾都站了起來, 這個女人很大牌, 這賣過100萬張唱片的女人就是不一樣啊。 這個女人在臺上總忘詞, 并且以此為榮, 還不停的調(diào)侃, 一傻笑就呲牙, 我對此頗有微詞…而且她的歌也不是那種能打動我的那種, 很奇怪鬼佬們居然很喜歡這種風(fēng)格。 人們還說, she has really nice voice! 看來果然西方和東方的口味不一樣啊。

The Red Jane.視覺系+舞曲! 這又是一個風(fēng)格迥異的樂隊, 樂隊成員清一色的面具, 一身花花綠綠的打扮, 很像撲克里面的J. 最有特色的是鼓手, 鼓的右邊放了兩牌鍵盤, 總是一邊打鼓一邊用右手彈鍵盤, 右手不停的在鍵盤和鼓槌之間切換。 他的鼓里面還有幾個電鼓的pad, 樂隊還有另外一個女鍵盤手, 一個bass手, 一個吉他手。 每個人都帶著無線耳麥, 都可以唱, 不停的在和聲。 這個樂隊主要是翻唱一些經(jīng)典的老搖滾, 諸如Bon jovi, Michael Jackson等等, 而且把這些歌曲都改編成一些舞曲風(fēng)格。 現(xiàn)場的人們很high, 都隨著樂曲跳舞, 酒吧里面的氣氛被一點一點慢慢的小火烘烤, 最后人們陸續(xù)的從椅子上坐起來, 全部走到前面舞池里面扭動身體。 酒吧里面還到處都放滿了氣球, 人們把氣球打到空中打來打去, 舞池和樂手之間沒有間隔, 氣球經(jīng)常打到鼓手頭頂上, 鼓手就用鼓槌把氣球打回來, 氣氛無比的和諧。 兩個鬼妹抱在一起跳了半天, 然后巡視周圍, 大概是想找個男人一起跳吧。 一個鬼妹先是打量了我半天, 我也看了她半天, 貌似我這個亞洲土鱉學(xué)術(shù)男的形象不滿足她的口味, 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我身邊的女伴。 于是她就將目光轉(zhuǎn)向了角落里面的一個落單的矮個卷發(fā)的南美男子, 那個男子欣然沖過來和她們一起扭了起來……真河蟹啊…

樂隊和酒吧先列舉這么多。

然后感慨一下西方的娛樂生活。 初到墨爾本感覺到這邊冷冷清清死氣沉沉。 最近逐漸感受到所謂的西方的娛樂方式, 一切皆酒吧。 墨爾本的酒吧文化的發(fā)達(dá), 就像北京街頭的羊肉串麻辣燙麻辣小龍蝦, 遍地都是……周六的晚上, 連出租車公司都打不通電話。 資本主義的燈紅酒綠, 都在霓虹燈下。 這是與中國文化迥然不同的地方。 在墨爾本, 天堂是高腳杯, 牛排, 短裙, 琴弦, 鼓點…在北京, 天堂是雞翅, 白玉串燒, 永和大王,城隍廟, 成都小吃, 麻辣誘惑, 漁鄉(xiāng)人家……還有13club…或許還有麻將桌吧……

標(biāo)簽: 生活 社會學(xué)院 51offer編輯:suki
更多>>相關(guān)院校

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xué)

所在地區(qū): 維多利亞州 所在城市:Melbourne 本國排名: 14

優(yōu)勢專業(yè):心理學(xué) 法律 經(jīng)濟學(xué)和計量經(jīng)濟學(xué) 教育學(xué) 土木與結(jié)構(gòu)工程

1889個學(xué)生正在申請

免費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