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學生自述 出國后不一樣的生活

閱讀:19271 來源:轉(zhuǎn)載
分享: 
今天我跟大家聊一聊出國后的生活,也說一下對于大多數(shù)國內(nèi)人對出國人的看法。

今天我跟大家聊一聊出國后的生活,也說一下對于大多數(shù)國內(nèi)人對出國人的看法。這些都是我這幾年在國外的體會。(個人觀點比較重,希望大家見諒啊。)

可能有很多人都認為“你出國定居了,你在國外生活了,你在國外買房了,你在國外工作了。那你一定很有錢吧?!”其實這些事情是沒有等號的關(guān)系的,我不敢說每個出國的人都不是有錢人。但至少有一大部分不是的。大家一定會問為什么?呵呵。慢慢說不急。我也想給國內(nèi)的朋友們說一下,一個出國在外留學生和移民以后的感觸。卸下那個在你們心中出國人的光環(huán)和你們認為在國外的優(yōu)越感。

09年出國的時候,我也來這邊學了半年的語言。(給我感覺,在這邊上學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自始至終我覺得我學到最多的也是語言。因為中國的基礎(chǔ)教育太扎實了,每個出國的小孩,在國外人看來腦子都好聰明。但他們不知道我們從小是在怎么樣的學習環(huán)境里長大的。但由于語言關(guān)系你有好多想法能不能表達出來就成問題。每次上課老師都很欣慰的跟我說:“你懂了我說的,而且你可能知道一些更深層的意思。可你的表達確實我們理解不了。”這句英文的原句我記不住了,不過這句話的意思我一直記到現(xiàn)在。其實我想說這個的主要是因為,語言交流的障礙在初期是你出國最大的困難。他們老外不會愿意跟你一組,因為他們認為你拖后腿。

社會的根基問題,我是在國內(nèi)長到21歲才出國的,以這個年紀出來以后接觸的人已經(jīng)不在像小時候認識的那般純真了,大家相互接觸認識的功利心都會有一些。為什么要認識你,為什么要和你做朋友...有時我不想多想,但是確實沒有真的朋友。澳洲人很熱情,很愛幫助人。但不證明你能很容易走近他們的世界,真正觸及到他們個人利益的時候他們就會變了一個面孔(這不只是外國人才有的,是人都會有吧。只不過老外不太會掩飾而已)。單位的人再熟那是同事,學校的人再熟那是同學。華人基本上都各自在奔波賺錢,為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未來開辟。你想認識個本地朋友,進入他們的圈子實在是太難進去了。(話題不一樣,比如他們愛聊一些孩子啊,旅游啊等等)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精神世界的貧瘠吧。

離家遠想家,想朋友的時候沒辦法回去,有幾點原因。

第一,飛機時間長大概要飛十幾個小時。在那個狹小的空間里實在是太受罪了,我身高183,體形較胖。這種狹小的空間里不是憋屈能形容的。

第二,學習任務(wù)重。每天都要花費當?shù)貙W生雙倍的時間去看書。不然根本不知所云。每周都有考試每次考試的準確率要在90%以上。(因為我是學護士,其他專業(yè)可能沒有這么嚴格。)凌晨三四點還在圖書館的事情常有,有一次在圖書館看書,保潔大媽晚上做衛(wèi)生,她走了之前跟我說晚安,我說晚安啦。第二天早晨四點半大媽又來了,說你來得真早。我默默的說我就沒走...大媽驚訝了。是因為同學他們有時侯有兩個人一起做找資料的話會快很多。班上只有我一個華人,所以我能自己看書。我要先自己要看明白,再找資料然后總結(jié)一下思想,再寫成英文。所以我就自己一點點弄嘍。

第三,要是有點時間的話就去打打工給自己家里減輕點壓力。或者休息一下,松口氣。

好啦,說了這么多,現(xiàn)在說一下經(jīng)濟上的問題。我父母都是工薪階級,跟大多數(shù)獨生子女家庭不一樣,我有個姐姐。父母從小就希望我能出國,因為我爺爺家里除了我爸爸基本上全在國外。這對于他們來說一直算是個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吧。所以跟大多數(shù)父母一樣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放在自己孩子身上了。他們生活比較勤儉,能存的就存,能省的就省。

舉個小例子,爸爸出去吃飯的時候會有種酒里會開出來一刀美金。就在我出國前我爸爸整整給我攢了將近幾百塊(經(jīng)過很長時間一點點存起來的)。他們會放在心上,我能出國最要感謝的就是父母的積攢。我想如果現(xiàn)在為人父母的最能體會我說的這些話。

澳洲的開銷并不低,房租是按周算的,我剛?cè)r候住的homestay(寄宿家庭)每周220(澳幣)這是09年的價錢,周末就給你吃泡面。住了一個月實在受不了搬了出來。房租也是要在140-150(澳幣)一周。學費是一門3000左右,每年最少要學三門。(海外留學生,必須是全日制學生。不可以part time)大家光這兩項就可以算出一年大概不吃不喝的花費了。至于吃方面和交通則是能省就省嘍。倒不是說饑腸轆轆,但是太好的絕對不敢吃。首先來說,我覺得吃太好我總覺得對不起父母,給他們的壓力太大(絕對不好意思伸手老要錢,畢竟那么大了)。我剛來這邊時候就覺得我得去打工,找了好多好多份工作,人家看你沒車?;揪筒粫懔?。這邊的公共交通實在是太牛了,貴我們先不提。過了早晨上學上班的點就是1小時一班bus。我說的不是長途!是市內(nèi)的bus!等到你欲哭無淚,如果你沒車,上班基本就是遲到家常便飯,人家真不敢用!所以一開始沒工作,完全靠家里的資助。

這樣過了整整兩年,回了一次國速成學會了車,速度買車。找到了自己第一份打工的工作(做護工)。圣誕節(jié)人家都在過節(jié),我在單位里忙的要命。畢業(yè)后有了工作后就沒那么大壓力了,可你還要面對買房子,換車的問題。由于前四年上學的虧空,我能伸手跟父母要多少錢呢?我自己貸款,家里給補貼一些。買了房子和換了車子。想盡快賺錢換掉這些負擔,也就越來越?jīng)]時間回家或者去旅行了。出來六年我一共回國兩次。第二次回去是在正式參加工作之前。從找到工作辦身份,到移民以來這些年的變化太多了。(大家是不是覺得其實跟國內(nèi)生活也差不多,我想很多人也明白我的意思了。因為我想說的一句話很簡單,全世界無論你活在哪里都會有壓力。)

我記得還在上學的時候,有次和朋友聚會幾個留學生(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喝了點酒坐在安靜的院子前面,我們聊了一些出國的原因。說到最后好多人都哭了。因為太多原因,不是簡單的想家。你放棄了很多屬于你的東西,朋友,親人,愛人和身邊的一切。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自己努力奮斗。那種無助和孤獨感始終無法形容的感受。有一次我給我媽媽打電話,當時好像是上班太累了。我就想起小時候,每天放學中午都跟媽媽坐在一個餐桌上吃飯。我要出國前媽媽說:“孩子,跟你吃了二十多年飯。你出國以后這種機會就越來越少了。”這句話當我打電話時想起來的時候,我哭了,捂著嘴不敢讓她聽出來。她一開始抱怨了好多事情,聊聊家常什么的,我就支支吾吾的。后來她就突然也哭了。說“兒子,媽也想你了……”那些能在父母身邊工作生活的人們,我是多么羨慕你們啊。

標簽: 留學經(jīng)驗分享 51offer編輯: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