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的中國留學(xué)生普遍家庭條件還不錯,也有比較有錢的,但是不像美國和英國有那么多炫酷的紅三代之類的頂級階層。窮學(xué)生呢,大部分都去了美國,因為美國會給這些家里沒什么錢但是愿意好好學(xué)習(xí)的人助學(xué)金,而澳洲比較窮,一分錢不給,除了phd。但是如果你想讀phd,美國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就業(yè)機會,也一樣給錢,當然首選是美國了。因此,來澳洲的,基本都是自費的學(xué)生,所以家里需要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chǔ)。
在這邊的中國留學(xué)生以研究生最多。澳洲招收研究生的門檻是比較低的,基本隨便一所學(xué)校就能申請過來讀個一年半就能拿到學(xué)位,也不用寫論文。其次就是本科生,phd比較少,高中生也不多。專業(yè)主要以工程類engineering和商科commerce(美國叫做business)為主,商科更以會計accounting為主。因為會計是一個可移民的專業(yè),又比較水。雖然畢業(yè)后基本上找不到工作,大部分去了留學(xué)中介當顧問或者地產(chǎn)銷售(簡稱售樓小姐)。
除了工程和商科,其它個別專業(yè)也有中國人,比如護理類nursing,這也是個移民專業(yè),還有教育類,礦業(yè)(也算是工程的一種),這些就業(yè)機會比較好,但是都比較難讀,對語言要求高,礦業(yè)則專業(yè)要求很高。就業(yè)機會更好的比較說醫(yī)學(xué),獸醫(yī),牙醫(yī),就基本沒見到中國人讀了。而既難讀又不好就業(yè)的,比如文科專業(yè)里面,是看不到勤勞勇敢的亞洲人民的影子的。
總的來說,讀phd的是家庭條件一般的;讀master的比較雜,人太多;讀undergraduate的家庭條件稍好一些,畢竟四年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字,盡管學(xué)費收的比美國低,可是我們生活費高?。∠つ岬纳钯M秒殺紐約幾條街好嗎!而讀高中的,基本都是家庭比較好的了。但是澳洲移民局規(guī)定高中留學(xué)生必須和監(jiān)護人住在一起,如果有親戚在這邊最好,如果沒有,將由學(xué)校指定寄宿家庭。
上了大學(xué)之后,就可以從寄宿家庭搬出來了。學(xué)校的宿舍一般比外面自己租房子要貴1.5-2倍以上。所以住學(xué)校的一般都比較有錢。外面的房子呢,澳洲的房租是按周算錢的,這在其它國家?guī)缀鯖]見過。悉尼房價之高,基本上全世界只有東京可以相比。比如說我們學(xué)校不在市中心,周邊房價差不多是5000rmb一個月,這只是一個房間而已,可能是三室一廳其中的一間。到了市中心,一個單人間一個月大概是8000rmb。在我們學(xué)校旁邊,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一整套租的話,一個月大概是13000rmb。
房租是很高,但是設(shè)施沒見好。在美國,冬天家里必備取暖,外面大雪紛飛,室內(nèi)永遠在25度以上。而在澳洲,租來的房子99%是沒有空調(diào)的,沒有暖氣,沒有任何取暖設(shè)施。冬天室外10度以下,室內(nèi)也好不到哪里去。怎么辦呢?自己開電取暖?對不起,房東不同意。自己交電費?一個月至少1000rmb以上。那怎么辦?凍著吧。不過當然也有不在乎的人。我上次租房子時遇到一個澳洲本地的房東,她跟我吐槽美國學(xué)生,說冬天有一天她來到房子里,發(fā)現(xiàn)美國學(xué)生把取暖器開到最大,開著窗戶,穿著短袖,對她說:what a beautiful day! 她的臉抽搐了一下,對我說:Americans have no fucking idea of environment saving!
對了,除了沒有取暖之外,澳洲的網(wǎng)絡(luò),不說全世界,至少中國美國英國歐洲這幾個地區(qū)比起來是最差的。差到什么程度呢?我們的網(wǎng)是按月限流量的。澳洲最大的網(wǎng)絡(luò)公司Telstra一個月200GB流量的網(wǎng)要500多rmb。對于愛下載的中國人來說,你這是逗我呢吧!更何況我們是五六個人同住一間房!下載速度好的資源可以達到2-3MB/s。但是達到這個速度是很心慌的,因為流量用完了之后,你就要忍受256kb的撥號帶寬了。另一家網(wǎng)絡(luò)公司TPG提供了無限流量的套餐,也是500rmb一個月,但是最大下載速度只能達到800kb/s。。。
澳洲的中國人數(shù)量之多,就拿我們學(xué)校周邊來舉例吧。假如你住在學(xué)校旁邊,你其實一句英語也不用說,華人超市,華人飯店,華人理發(fā)店,連鬼佬開的店聘的也是華人……總之你可以過得很好。如果你學(xué)的是理工科,不需要presentation,不需要小組討論(小組討論也沒問題,中國同學(xué)這么多,聚一起就好了),你基本都不需要說英語上學(xué)。只要你會說簡單的日常買東西用語,會用英語答考題,作業(yè)嘛找中國同學(xué)一起做,你可以活得很好。所以中國人都愿意和中國人湊在一起,最小化英語使用,怎么方便怎么活。
這里的課分為三種形式:lecture, tutorial, lab。
lecture就是講師講一些比較高大上,形而上的東西,講師我們這里叫l(wèi)ecturer,如果你在課上想叫老師,你要叫sir(美國人是不管是不是教授一律喊professor)。
tutorial就是tutor(美國叫teaching assistant,中國叫助教)講一些比較接地氣的東西,講師不愿意講的臟活累活之類的,具體怎么做題之類的。
lab就是實驗課,一般只有工科才有,比如電子工程的lab就是去實驗室接電路板,編程類的lab就是去機房寫代碼。文科類的沒有l(wèi)ab但是會有seminar,也是由tutor來主持進行討論發(fā)言。
在不上課的時候,一群中國人湊在一起一般都做什么呢?基本活動如下:
研究做飯,朋友圈發(fā)做飯圖。(美國朋友們你們是不是感覺很親切!!?。?/p>
一起三國殺。(美國朋友們……)
到海邊BBQ。也就是買一點肉類,到海邊的公共燒烤設(shè)施去一起烤了吃,這就是中國人的主要社交形式之一。(和鬼佬的用party來社交相對)(不過澳洲的鬼佬也不像美國人那么喜歡party。美國人簡直活著就是為了party,各種兄弟會就是為了party存在,而澳洲沒有兄弟會,也沒有那么多party)
一起出去唱KTV。ktv大部分是韓國人開的,里面也有相當數(shù)量的中國歌曲。
一起進城吃飯。
各大商場關(guān)門比較早,一般只有星期四開到9點,其余時間都是5點-6點之間就關(guān)掉了。周末開的時間更加壓縮。所以一到了晚上,街上就沒什么人了。
說到吃飯,悉尼的美食主要有:
中國餐館,簡直太齊全了,四川菜廣東菜北方菜新疆菜上海菜,以及東西南亞那一圈的馬來西亞菜印尼菜泰國菜(泰國菜很受鬼佬歡迎),還有韓國菜,日本菜比較少主要以壽司店為主。此外還有意大利菜,法國菜(太高大上了沒吃過。。。),巴西烤肉,墨西哥卷。以及耳熟能詳?shù)柠湲攧趉fc,burger king在澳洲換了個馬甲叫做hungry jacks,還有澳洲本地的雞肉漢堡店oporto。
澳洲的本土菜系叫做modern australian。其中包括:牛排,三文魚排,生蠔,烤雞排……沒什么特別的東西。(早就說了澳洲是個沒有什么文化的地方了……)
除了上學(xué)和業(yè)余時間閑扯之外,相當一部分中國留學(xué)生會選擇打工。
澳洲的法定工資要比美國和英國都高一些(因為消費也高?。?。但是,注意,是法定工資!如果你去華人店干活,你就別指望能拿到法定工資了。。。法定工資是15澳元一小時,華人店一般只給10塊。但是對于大部分中國人來說,沒有選擇的余地。
假如你是女生,假如你英語很好,最重要的,假如你特別幸運,你可以進入本地企業(yè),比如kfc和麥當勞,還有澳洲最大的連鎖超市coles(對了,澳洲沒有沃爾瑪這種東西)。麥記我不了解,在kfc和coles,20歲的人的工資有一小時20-22元左右。不過kfc和麥都不招20歲的人了,他們更偏向于16歲的高中生,因為16歲的人的法定工資比20歲低很多,大概15左右。
最差的是華人飯店,當服務(wù)員或者廚房幫廚,洗盤子切菜什么的,活是最累的,工時是最長的,工資是最低的,有的甚至只給8元。而且每當一個飯店門口貼出中文字條招人之后,會有一群人來留電話,黑心的飯店呢就會一個個打電話來試工,每個試兩天(沒有工資的),試一圈一個月就過去了。
比飯店好一些的是奶茶店,壽司店,咖啡店,面包店。大部分的門檻還是比較高的,如果你沒有經(jīng)驗,你基本是找不到工作的。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些不用天天處理吃的喝的之類的,比如便利店,小超市,或者賣服裝的,賣手機的,修手機的,賣手機殼的,賣ugg的。如果你有車,你也可以找到pizza外送的工作,或者在論壇上帖廣告幫人搬家,機場接送。工資再高一些的比如洗車,樓面清潔工作(有商業(yè)店面的每日固定清潔,一般在夜里或清晨,也有住房清潔,一般是租房要退房的時候)但是清潔極其累,看著沾滿各種污漬的馬桶你就……還有一些技術(shù)門檻更高的,比如按摩店(這里在商場里面有很多按摩店,純粹按摩的,當然也有很多帶有不正規(guī)服務(wù)的按摩的,具體我也不了解……)肉廠切肉,搬運工(學(xué)生一般很少做這個,吃不消)。但是除了按摩和清潔,別的再高也高不過17塊。
由于以上種種原因,打工的人并不多,也許只占一半左右。不打工的人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嫌累的,嫌找工作難的,反正家里也供得起。另一類的手里錢太多了何必去打工的。
如果你是女生,找輕松的工作比男的要容易很多,比如銷售類的,比如按摩類的……,當然,還有一個最最賺錢的職業(yè)……當別人一小時拿8塊累死累活的在飯店吐血時,你可以輕松地躺在床上,不必吐血,但是要吞吐別的東西……
這個職業(yè)到底有多賺錢呢?水比較深,所以也不一定。在外面正規(guī)的店里面,一小時的服務(wù)可以拿到100元或者再高一些。最近微信上也有一些組織,每天出現(xiàn)在附近的人里面,要價比鬼佬開的店高很多,你如果加入了這些組織,可以一小時拿到200左右。當然如果你自己出來單做,可以一小時拿到350以上。關(guān)鍵是看你有沒有客戶源,能不能宣傳開。而這一行,又沒法宣傳,畢竟下了班之后,還是要做人的。
那么做這行的人到底多不多呢?反正據(jù)我看到的不少。想一想,別人一小時8塊,你一小時350,換算成rmb也就是別人一小時45rmb,你一小時2000rmb。
媽蛋寫到這里我開始考慮到底要不要匿名了。
總的來說,大部分留學(xué)生從出國到回國,都是混在中國人圈子里面。如果是女生會比較容易結(jié)交一些鬼佬朋友,如果你英語好一些,你甚至可以時不時地收到鬼佬男士的表白(當然同時還會有印度男士,馬來男士,印尼男士之類的……)
而當兩年的研究生生涯結(jié)束,你會面臨這樣的選擇:回去,還是留下?
當然大部分人面臨的其實是這個問題:留下,還是不讓我留下?
對于商科畢業(yè)的,在這里找工作是極難的,更何況大部分招聘上面明確寫著:必須是澳洲公民或者有永久居留權(quán)。所以要么去華人留學(xué)中介當了顧問,要么去當了沒有底薪靠提成活著的地產(chǎn)銷售(簡稱售樓小姐)。
對于工科畢業(yè)的,你要是成績比較好,還是找得到工作的。不過其實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要比澳洲好多了。我認識一個上海女人嫁了一個鬼佬很多年,但她沒事就回上海呆著,因為在澳洲呆不下去。她說:在上海,每年都是一個樣,在悉尼,30年前什么樣現(xiàn)在還是什么樣。
對于女生,尤其是女研究生,畢業(yè)之后更面臨著這個問題:假如你在澳洲沒有男朋友,你還要不要申請永久居留?這申請一拖就是兩年,兩年后如果沒拿到,再回國,事業(yè)起步已經(jīng)晚了,年紀也大了更難找男友了。兩年后如果拿到了,留在澳洲,澳洲的中國人本來就不多(和中國相比),最主要的是好多中國人都是隨時有可能回國的,結(jié)婚問題怎么辦?不要說出了國會接受國外的思想不用受中國傳統(tǒng)觀念束縛,請問一個出了國天天和中國人泡在一起都沒怎么說過英語的人,哪里來的國外思想?
當然,本科女生還不那么著急,而女博士……反正都豁出去了……
只有護理專業(yè),或者牙醫(yī)專業(yè),這些人基本是只能留下來的。
假如你回了國,和其他中國畢業(yè)生一起面試,其他人有實習(xí)經(jīng)歷,你有什么?英語優(yōu)勢?呵呵。出國跟中國人混了兩年,雅思成績都未必比出國前更高。我在國內(nèi)的同學(xué)就曾經(jīng)和我說過,說她面試的時候同組有澳洲海歸,一說起英語……嘖嘖,也不怎么樣啊。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包括選擇了護理專業(yè)的那部分人,看中了澳洲生活的悠閑,選擇了留下。因為留下來,對于生孩子來說是極其有利的。尤其是你有了固定男友想和你一起留下的。小孩在澳洲長大,至少食品安全,空氣安全,自然環(huán)境方面你完全不用擔(dān)心。兩個人找兩份工作,不用多高級,即使是面包店做面包,都可以撐起一個家,還得起房貸,而且這邊的房子是永久私有化的。
我在按摩店和面包店打工的時候,有好多都是夫妻一起工作,有了小孩,買了房買了車,真正的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在按摩店打個幾年工,有點小積蓄,國內(nèi)父母湊點錢,自己也能盤個店,當個小老板。周末就帶孩子出去camping。除了按摩店面包店,這些沒有高等教育學(xué)歷的全職打工者一般還會分布在肉廠,搬運工,清潔工,甚至去做建筑工人,聽說建筑工人是最賺錢的,當然工作量也可想而知。而肉廠,面包店這種里面有很多來自香港臺灣的working holiday visa的打工者。拿者港臺護照的人可以在30歲之前來澳洲呆一年,允許合法全職工作,一般都是半工半玩,所以叫working holiday。香港也有一部分人到這里來開理發(fā)店。
以我個人的觀察來看,一般出了國的,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
新鮮感根本不算一個階段,因為很快就消退了。
第一個階段,是看國外哪里都不爽。哪里都很好,就是呆著不舒服。周末沒有什么可玩的,美食相比國內(nèi)差太多,晚上出門黑燈瞎火哪也去不了。沒有淘寶,沒有多少朋友,簡直是過于修身養(yǎng)性。
第二個階段,至少要出國三年之后,才開始習(xí)慣。我還記得我有一次租房時遇見一個德國人,他和我說他來了五年,從第三年開始才習(xí)慣這里。一個白人尚且需要三年,更何況一個中國人。三年之后,對這里的排斥感開始消失,開始覺得也不是必須要回國,留在國外也可以接受,總之是看哪邊發(fā)展好就在哪邊。
第三個階段,和第二個階段中間會間隔更久,也許你在這里的工作開始小有起色,或者這段期間你結(jié)了婚甚至有了孩子,你會開始不太習(xí)慣國內(nèi)的生活。覺得國內(nèi)做什么事都“對人不對事”。做什么都走關(guān)系。
而大部分人,尤其是來讀兩年研究生的,根本就沒度過第一個階段,所以他們也在第一階段結(jié)束之前就回國了。讓他們適應(yīng)澳洲,確實無從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