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澳洲之前向往的是澳洲的自由、藍天、大海、新鮮空氣。。??墒亲屛覜Q定留在這里的,卻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小感動。
有人說澳大利亞有種族歧視,這點不可否認,不過,絕對不是主流,否則的話也不會有這么多留學生和移民前赴后繼的趕來澳洲了。而另一方面,就算是在中國,各省之間的地域歧視恐怕都比澳洲偶爾的種族歧視要嚴重很多。
言歸正傳,從留學到移民到生活,在澳洲好些年了,雖然感覺不如當初那么靈敏,感觸也是越來越少,可是有些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感動,并沒有因為歲月的流失而變淡,反而越來越清晰。
剛到澳洲(大腳在小城市,幾乎沒有華人),干的最多的就是問路,可就是這簡單的問路,也是感慨萬千。第一次在城里坐Bus,那個路線圖就把我給弄暈了,還有澳洲的Bus是不報站的,每次只好結(jié)結(jié)巴巴地用那蹩腳英文求助別人。
當有人很熱情地告訴我應該如何走,并且重復了兩遍后,依然看見我茫然的神情,毅然決然放棄了自己的行程,反方向地把我送到了目的地。我當時真的是感動萬分,只是英文差得可憐,除了Thank you,什么也說不出。
開始上課后,家住在學校旁邊比較安靜的一個區(qū),每天上學放學路上,都會路過別人家門前,于是我學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微笑。對,微笑,發(fā)自內(nèi)心的那種。微笑的是打理著前院的老年人,是擦肩而過的路人,是推著嬰兒車的媽媽,是遛著狗的中年男人。。。一個微笑,一聲輕輕的Hi,一天的好心情都有了。
最記憶猶新的一次是剛開始在澳洲開車時,在一個單行道側(cè)方停位,由于技術(shù)差,后面被堵了一長串車,自己也是急的滿臉通紅,趕緊搖下車窗伸出頭向后面示意sorry,出乎意料的是,沒有一輛車鳴笛,最前面的一輛車老爺爺車主甚至要想車窗,微笑著朝我揮了揮手,仿佛在說:take it easy boy!
還有一次開長途,爆胎了,當時開車也不算時間太長,對修車完全沒概念加上渣渣的英文,完全不知道怎么辦了,冷汗熱汗一起流。而且爆胎的地方前不著村后不著店。萬般無奈,就試著攔車求助,結(jié)果沒幾分鐘就一輛車靠邊停下了。嘗試用英文解釋狀況“er…thetire…er …is out of air…車上兩個年輕人聽得一臉尷尬癌,不過一看見憋了的輪胎,立馬頓悟:oh flat tire二話沒說,就幫我給換好了備用胎,還提醒一些注意事項,然后揮揮手就走了,當時除了不停的Thankyou還問怎么酬謝他們,兩人都是蒙的,愣是沒有反應過來。。。。
后來,讀完書,拿到了身份,就選擇來了大城市生活討生活,比起偏僻寧靜的小城市,看著喧鬧的街頭和不停留的步伐,我覺得這里一定和國內(nèi)的城市一樣,缺少人情味。可是生活的中的小細節(jié)還是時不時的感動著我。
這個感動可以是:
人行橫道前司機一個微笑,示意讓你先過;電梯門口幫你攔著門的手臂,等你進來;入口前主動幫你hold住大門的一雙手;背包忘拉走在路上背后的一句溫馨提醒;擁擠搖晃的火車車廂里一句:Please hold on me whenever you need to
是的,澳洲,就是這么一個地方,她,不完美,但是生活在這里,時不時的小感動讓人對她的依戀一點點增加,在這里,只要你愿意去感受,心就是溫暖的。